普票是日常通信使用的主要郵資品,面值多樣而又貌不驚人的小巧郵票,對于郵局,就像柴米油鹽店一樣,是開門必備的大路貨,不可一日缺少。從發明郵票的老祖宗羅蘭希爾開始,就是使用那種設計簡潔、印刷工序不很復雜的普通郵票《黑便士》,一直延續到今天,只要通郵的地區,都是以普票為主的。如果把郵政物流比作大動脈,那么各種郵資憑證尤其是普票,就是血液中的血小板,不可或缺。
這些本來都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可是近日在郵市上特別是某些網站上,盛傳“6月份暫停普票使用”,并被當作大利好四處傳播,在重復多次以后,竟然幾乎被當作真有其事。
我們且不談任何一個郵局迄今都沒有接到過停用普票的文件或通知,各地郵局里的普票照賣不誤,只從我國現實情況看,就可以知道傳言的不可信。
我國的700多個郵局,大部分分布在集郵人口極少的農村、中小城鎮,除了旅游觀光地,那些郵局用不著設立集郵門市部或者集郵柜臺,主要業務就是出售普票、收寄包裹、信件、匯兌等。如果停用普票,改成出售紀特花票,等于另起爐灶,會帶來運送、結算等一系列麻煩,在精簡機構精干人手的情況下,誰來為額外增加的人力財力買單?再說,寄信、買郵票選普票還是花票,是“羅卜白菜各有所愛”,你認為花票好看,他卻認為寄信愛丟,偏要買普票。賣花票的同時,也賣普票,何必非要脫褲子放屁停用普票呢?
在大中城市,尤其是有打工族集中和有大中學的地區,用郵量巨大,仍然是不集郵的人群為主,寄發的基本是一般信件,使用普票足夠。如果有花票出售,某些人可能買一些收藏或使用,那也用不著突擊性或者帶有強制性之嫌地專賣花票。
再則,其間還有一個折扣率也即銷售利潤問題。賣普票折扣率高得多,改成專賣低折扣率的花票,郵局以及郵政職工的切身利益必然大受損失,如何補償?要不然,又會遇到執行包裹貼票上邊說下邊不執行或者拖延執行的麻煩,弄得不好,中央電視臺又給暴光。利弊權衡,必然弊大于利,管理層怎么會制訂弊端百出的停用普票的笨拙政策。
所以,某些“好心的”傳聞,還是不聽為妙。
摘自: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吳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