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理智 少一些浮躁(張健初) |
發布日期:2004-2-18 12:4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張健初
與京滬兩地的一些郵商在探討近期市場走勢時,大家都有一種困惑:發行方政策到位了,參與者信心到位了,市場大環境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優化,甚至一輪大行情的“頭”,也氣勢磅礴地展開了,為什么在最關鍵的時候,總是欠那么一點點火候,以至于升騰半空的行情,又灰溜溜縮了回去?
看開年之后的郵市,吹拉彈唱,熱熱鬧鬧,但還不等正月十五元宵鬧完,自己就底氣也泄,反過來出現了相當幅度的回調。仔細分析原因,新發行的“甲申猴”系列,因為上上下下振蕩過度,從而引發出市場的恐慌。以“甲申猴”傳統大版為例,年初五登場,從39元直接高開到44元附近,漲幅為12.82%,之后兩日繼續慣性沖高,巔峰時一度達到54元。由于升幅過猛,底氣空虛,短期頭部形成后便一路下滑,最低時擊穿40元生死線。相比最高價,跌幅接近30%。如此險象環生的起伏,讓普通集郵投資者如何有膽參與?集郵大眾作壁上觀,行情自然受牽累向下尋求支撐。
從市場近一階段的走勢看,活躍范圍主要集中在新發行的郵票品種上,如2004年的“鄧穎超”小版票、“桃花塢”兌獎版、“甲申猴”系列,2003年“東周青銅器”、“毛澤東誕生110年”、“艾滋病日”小版張等。再往前的“篆書”、“隕石雨”、“崆峒山”等小版張,市場追捧的力度就大打折扣。而1991年之前的早中期郵票,就更成不了大氣候。
2004年“庚申猴”系列5個品種,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興奮點。傳統大版規格小化,面值低化,設計精化,應該說是繼“庚申猴”之后的另一杰作。贈送小版最大程度體現發行方對集郵大眾利益的尊重,也是一大亮點。小版張面值4.80元,僅僅為小型張面值60%,發行量又只有小型張17%左右,自然會受到市場資金關注。借助新發行的郵品,激活市場人氣,這是決策部門郵票發行新政策。但激活人氣只能是一種短期行為,之后如何培養如何維持,目前沒有后續相關政策。
選擇新發行的郵品死追猛打,對于市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市場極度虛弱狀況下,為尋求最短時間最快聚集人氣,利用這種炒作手段,確實能起到立竿見影作用。大勢向淡,人心渙散,沒有一兩個瞬間創造財富的傳奇神話,也實在無法讓場外集郵大眾心動。前期市場出現躁動,人氣快速凝聚,集郵大眾對郵市關注程度也迅速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甲申猴”系列品種快速上升起到了示范作用。
但這種單一炒作新郵的的短線行為,負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由于新郵價格超常規一步到位,中間沒有任何退縮余地,集郵投資大眾即使想介入,也明顯沒有介入空間。而作為郵市基礎的集郵大眾不介入,行情即使走得比天高,也只能是水中清亮明月,空中堂皇樓閣。果不其然,盡管春節前后“甲申猴”系列整體漲幅在200%以上,但由于范圍太狹窄,不能從根本上有效聚集人氣,市場后續資金也無法得到保證,因此行情不能為繼。
行情漲得快落得快,根源出在市場,也出在參與各方自身。長時間不“和”牌,好容易有機會,就想天“和”、地“和”、杠上開花、海底撈月,欲速則不達,急躁冒進,害了行情也害了自己。
認識了這一點,市場參與者就應該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浮躁,調子低一點,步子慢一點。一步一步,夯實行情基礎,以真心以誠意,吸引更多集郵大眾加入。只有這樣,我們期盼的2004年郵市大行情,才會踏著春風,越來越向我們走近。
來源:中國集郵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