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傳春信息 不怕雪埋藏(王輝榮) |
發布日期:2004-2-18 12:4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王輝榮
我國南宋哲學家、詩人陳亮,在《梅花》詩中寫道:“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是說冬雪壓不住春天到來的信息。
國郵(2003)406號文件(允許寄包裹貼郵票),也似春的信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年前,這一消息傳出后,許多集郵者由衷的喜悅,認為這是“持續性的重大利好”,郵市也開始升溫。
集郵者為什么把406號文件看作春的信息?因為大家知道消耗是增值的基礎。文革票,發行量很大,由于大量消耗,市價才大幅上漲。文12《毛主席去安源》,發行量達5000萬套。現已增值一千六百多倍。文十《毛主席最新指示》,發行量達1500萬套,現已增值三萬六千多倍……郵票用于寄包裹,必將大量消耗。這使打折票價值回歸有了希望。只有消滅打折票,才能使廣大集郵者得到“解放”。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好消息”至今還沒有廣泛傳播。近日,從網上得知,大連、武漢等地一些郵政支局至今仍不允許用郵票寄包裹。他們說“未聽說有新規定”。不知國家郵政局對此如何解釋。最近,筆者幾次到附近一個較大郵局去,看到寄包裹的人很多。寄一個較大包裹要幾十元、上百元。看來,若是20%的寄包裹者貼郵票,郵票的消耗就相當可觀,比信函的消耗大得多。但至今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寄包裹可以貼郵票,有的甚至不知道能買到打折郵票。有人竟問筆者,國家發行的郵票為什么要打折賣呢?看來,要讓“好消息”飛到千家萬戶,飛到全國郵政支局,使廣大群眾受益,使集郵者減少損失,還要努力作好宣傳工作。
另外,宣傳“好消息”,不僅可使大家在經濟上受益,還有利于文化宣傳。筆者在《公開信》中曾寫到:科技產品在數十年前便可將郵票消滅,西方發達國家不實施的目的,就是要進行文化滲透,進行意識形態宣傳。在日本,郵寄各類物品,一般都要貼郵票。在美國,如果郵政人員阻止消費者郵寄物品貼用郵票,要被開除公職……最近,韓國與日本還因為一個島子的歸屬問題,打起了“郵票戰”……所以,對郵票的宣傳功能不可小視。
為使更多人受益,我們集郵者應行動起來,盡我們所能搞好宣傳。一是,勤于動嘴。告訴身邊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二是,勤于寫信。把消息告訴外地親友,使他們受益,也使我們手中的打折票充分發揮其宣傳功能。三是勤于寫文章。通過各種媒體使“好消息”傳到大江南北、傳到祖國各地。應該相信,“好消息”是“封鎖”不住的。
說起寫稿,筆者近半年寫了十余篇,被多家媒體采用。有人以為寫稿就是為了稿費。曾有幾人問我,你得了多少稿費?可以告訴大家,一分錢沒得。但筆者很高興,很感謝網站和報社,因為是他們使這些稿件發揮了一點宣傳作用。大家寫稿,是為了振興郵市,發展集郵事業。筆者去年寫的幾篇,主要內容是批評、建議、呼吁,是想促進國家郵政調整政策,以達到郵政和集郵者“共贏”的目的。談到這里,筆者特別要感謝《中國投資資訊網》、《中國郵幣卡網》等網站和《北京郵聲》等報刊。是他們敢于登載帶有批評性的稿件,促進郵政調整政策。筆者始終認為,“勝利是贏來的,不是施舍來的”。郵政政策的改善,要靠大家奮力爭取。今年,郵政政策有了明顯改善。于是,元旦那天,筆者寫了《新年 郵政邁出可喜的一步》。此后,筆者又寫了幾篇,傳達“春”的信息,又得到網站和《信息早報》、《大江南》等報刊的支持。這幾篇,主要是想“鼓勁”,使集郵者和投資者增強信心,促進郵市的復蘇。
筆者認為,當前,振興郵市,要解決兩個緊迫問題:
一是,國家郵政調整政策。這是“關鍵之關鍵”,是形勢好轉的基礎。現在政策已有所改善,但郵政還須“持續刮東風”。
二是,廣大集郵者、投資者增強信心。大家沒有信心,郵市就難有人氣;沒有人氣,郵市就難以興旺。名人曾說:“最低潮就是高潮的開始”,“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我們應該有必勝的信心。
總之,政策的改善和集郵者信心的增強,二者缺一不可。就目前情況看,郵市行情會繼續向好,郵市復蘇大有希望。若進一步解決好上述兩方面問題,郵市的春天,一定會一步步走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孫中山先生曾說:“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總在能堅而不煩,勞而不避,乃能期于有成。”當前,搞好宣傳,傳播春的信息,將使利好政策發揮更大作用,也將使集郵者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明天。
王輝榮
修改于2004年2月18日
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