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體制改革、再度封庫、減量……今年的集郵與郵市依舊是利好不斷。尤其是郵人期盼多年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可謂是近年利好政策中最為重大的一項了。并且在出臺利好政策的時機上與往年有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今年的利好政策基本集中在下半年推出。這一方面,可能是郵政管理層吸取以往經驗教訓,為避開歇夏期的影響,而有意識的做法,比如封庫、減量等等;另一方面,像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則基本屬偶然的巧合。無論出于何種考慮,選擇接近歇夏期尾聲出臺利好政策的做法,無疑更能充分發揮利好政策的作用,對郵市的發展更為有利。
但盡管如此,在歇夏期出現復蘇回暖態勢的郵市,到了秋季卻一反常態,人氣下降,成交大幅萎縮。“西藏”、“電影百年”、“復旦大學”等熱門新小版和部分03、04小版張更是不漲反跌。不過除部分新小版和次新小版價格由于炒作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而下滑外,其他郵品價格基本沒有明顯的變化。就郵市總體而言,入秋以來一直處于上下兩難的膠著狀態。那么,利好政策頻頻推出,郵市行情何以反而止步不前,一些新小版和次新小版甚至還不漲反跌呢?有人認為,封庫、減量是郵政部門一貫采用的治標不治本的救市舉措,反復使用已不靈臉了,繼而認為封庫、減量等等,根本算不上什么利好舉措,尤其是封庫,反而造成公司的大量放貨。對此,筆者認為,封庫、減量、郵政體制改革等政策的利好作用不容置疑,我們不能僅從部分新郵出現回調這一點就全盤否定近期救市舉措的利好作用。對于減量,有人提出了“減量不是萬能的”、“減量不是惟一的濟市良方”等質疑。這一問題的提出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因為減量并非是當前所采取的惟一的救市舉措,而是封庫、郵政體制改革、減量等利好政策頻頻推出。假如下半年沒有出臺封庫、減量、郵政體制改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郵市行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壞呢?我看完全有可能。所以,只要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問題,就不會片面地看待當前利好政策的作用了。歇夏期的反彈行情之所以沒有得到延續,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封庫等利好政策被提前消化。雖然到了8月底,才證實國家郵政局再次進行大規模封庫的消息,但早在6月,國家郵政局就下達了財務核查的文件,并有再度封庫的傳聞。再加上7月下旬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獲得批準,于是引起了7月份的反彈與熱炒,一些公司便借機違規放貨,導致了行情難以持續朝著比較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救市舉措的力度不夠大。這是近年利好政策始終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查處違規經營等問題上,往往心慈手軟,避重就輕,導致銷毀、封庫等總是難以按要求做到徹底,一些公司的違規放貨也總是屢查屢犯。新郵發行量雖然減至與上世紀80年代末期相當的水平,但在減量的同時也伴隨著集郵者的大量流失,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紀特郵票增量迅速而減量卻相當的緩慢。增量時,由1000萬增大到2000萬至3000萬的發行量只需不到一年的時間,而由3000萬以上減少到現在的900萬左右卻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以致集郵者流失的速度比減量還要快許多。當前紀特郵票900萬左右的發行量,在難上郵政窗口銷售的情況下,相對于大約只有300萬的集郵者而言,無疑仍然偏大,還有再減的必要。
三、期待治本之策的盡快出臺。當前的封庫、減童等治標舉措雖然必要,但要使郵市能夠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必須要有治本之策,才能解決制約郵市發展的根本問題,講實際點,就是要盡快改革當前不合理的郵票發行體制。雖然郵政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但其中與集郵和郵市最為密切的郵票發行體制如何改,相關部門至今還只字未提。同時封庫后將有怎樣的后續舉措,目前也尚無定論。由此,造成投資者大多處于觀望狀態。這是近期郵市始終處于弱勢調整格局的主要原因。
四、受股市大幅上漲的影響。由于股市的持續大幅上揚,使股郵兩棲投資者棄郵炒股,一些準備加入到郵市的場外投資者也轉向股市,導致郵市資金、人氣的下降,行情回調。
隨著利好政策的逐步推進和治本之策的出臺,相信郵市必將很快擺脫低迷,步入穩定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