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7年以后,郵資封片這匹“大黑馬”就難見驕人之色,逐漸淪為了市場的配角。目前,郵資封片中絕大部分品種的價格也堪稱到了“地板價”,因此,在許多投資者的心目中,其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對市場的影響作用往往容易被忽略。事實上,郵資封片目前對市場資金的分流作用正日益顯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核心板塊運作資金地進一步緊張,這種分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超計劃發行品種過多。每年國家郵政部門總會公布全年的郵資封片發行計劃,但與新郵發行計劃相比,郵資封片發行計劃遠遠沒有變化來得快,臨時增發的品種數不勝數,往往能達到計劃內發行品種的幾倍,從而形成了“計劃內有數,超計劃無數”的現實。雖然絕大部分郵資封片目前都難以擺脫打折的窘境,甚至可以說價格極為低廉,但是,由于發行品種實在太多,而且發行量動輒數百萬,如此積累,確實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今年,國家郵政局有意識地對超計劃發行品種的發行量進行了大幅調整,出現了《世界婦女大會》和《世界法律大會》這樣的大幅縮量品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它們的投資屬性,但同時,由于大幅減量所引起的市場關注和運作力度的提高,使得這兩個品種的價格與其他郵資封片相比有了較大的提升,總市值的變化依然還是比較有限的,即對資金的分流作用依然沒有減小。而超計劃發行品種過多、過頻繁,使得市場不得不常常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并且往往在對資金要求最為緊張的時期內影響到資金整合的程度,從而限制了對核心板塊郵品的充分運作。雖然我們不能說今年以來市場持續羸弱的狀況是由郵資封片造成的,但超計劃發行品種所帶來的額外負擔依然相當明顯,至少起了加重羸弱狀況的作用。
二是專用郵資圖封片發行逐步加速。作為郵政創收的又一條途徑,專用郵資圖封片近年來的發展可用“飛速”來形容,其發行頻率之快比超計劃發行的郵資封片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其發行透明度之低、發行背景之含糊、發行公示之倉促,更是超計劃發行的郵資封片所無法比擬的。雖然開發專用郵資圖封片的本意是滿足特定客戶群體的需要,但不可否認的是,發行對象的特定性并不能改變其作為國家郵政部門正式發行的郵資憑證的地位,更不能改變其在郵市中成為運作對象的可能性。事實上,如果說近幾年的郵資封片狀況慘淡的話,那么這其中斷斷不能包括專用郵資圖封片,因為這些專用郵資圖封片由于朦朧的發行量極低的因素,發行后的價格往往一飛沖天,五元、六元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八元、十元以上的品種也比比皆是,換言之,專用郵資圖封片最后也未能在郵政領域專用,而是基本上流向了郵市,成為了又一個運作的對象,雖然參與運作的市場群體比較有限,但它們在市場上的高昂價格依然牽制了一部分市場資金,且由于承接盤不夠廣泛,因此資金的流動性相對較弱,也對整個市場的資金產生了一定的分流影響。
三是長期低迷的狀況形成了一個資金的“凝固層”。由于自1997年以后郵資封片就鮮有表現,且隨著市場的低迷進程愈發顯得疲弱不堪,各品種價格跌幅嚴重,因此在其中形成了一大批套牢盤和套牢資金。同時,由于郵資封片近些年來逐漸喪失了主力地位、褪去了“黑馬”本色,因此其受到關注的程度大大下降,由此帶來成交困難的嚴重問題,即使絕大部分品種的價格已經到了跌無可跌的地步,但成交量依然日益萎縮,資金縮水和占用情況相當明顯,加之經過多年的發行,郵資封片已經形成相當可觀的規模,因此盡管個品對資金的占用情況并不十分突出,但整體上卻形成了一個資金的“凝固層”,而這部分資金至少從目前來看還缺乏解套和流轉的可能,又因為絕大部分郵資封片的價格實在太低,愿意“割肉”兌現的投資者也相當少,在客觀上又加劇了資金流轉的困難,與上述兩大因素結合起來看,郵資封片目前對郵市資金的分流影響不容小覷,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理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