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的動蕩,國內通貨膨脹壓力,還有A股自身的沽值偏高,再加上自然災害造成了這段時間A股的連續暴跌。A股也面臨著崩盤的危機。現在世界各國都奔波于努力救市,其中最慷慨的要算美國政府。歐洲各國政府由于通貨膨脹壓力蔓延,還在猶豫著,相當謹慎。而隨著A股市場的交投越來越萎靡不振,股市市值越來越縮水,A股市場要求降低印花稅的呼聲又開始起來了。
事實上,對于股市,中國政府也是非常頭疼。一方面國內形勢確實不樂觀,另一方面A股本身確實還存在著泡沫。A股到底是要崩盤還是要泡沫,在這兩者之中,必須作出選擇,但是有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呢?我想,中國政府一定為這個問題頭疼不少。
如果選擇崩盤,那么過去的所有努力將都前功盡棄,股市要建設成為良好的投資和融資平臺也就中途夭折了.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中央企業也失去了融資的主要通道,而中國組建和培育跨國公司的難度將更加大,如果沒有強大的跨國公司支持,那么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世界,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中國對資源和能源,還有其他的大宗商品的需要越來越大,而本國由于資源和能源有限,不可能做到自給自足,必須依賴國際市場來供應。如果沒有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在海外幫中國爭取,那么中國在世界上就沒有發言權,自然也很難爭取到資源和能源。中國的經濟依然受制于國際其他國家,中國要強大依然是白日夢或者黃粱美夢。最近鐵礦石的爭奪也說明著這個嚴峻的問題。而中國商業銀行走出中國,同樣也是為中國企業出國提前作準備。從中國政府為了商業銀行的走出中國,而被迫對其他國家放開資本市場,可以看出端倪。可見,有時為了長遠的發展,在大利益面前,必須犧牲部分利益。
但是假如選擇泡沫,那么隨著泡沫越來越大,早晚會嚴重傷害到實體的經濟利益的,到時泡沫一破滅,將引起更大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最后,來收拾爛局的還是中國政府。看看今年的資產泡沫,也多數和股市有關。比如說地產。地產公司在股市上圈到大量的資金,就去大量地囤地,大量的開放房地產。地產過度開放,就會掩蓋了中國真實的經濟增長率。事實上,這幾年漂亮的經濟增長率,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地產貢獻的。在這種虛擬的漂亮經濟數據掩蓋下,中國也忽視了很多問題。所以也錯失了控制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機。去年的中國產品危機,通貨膨脹和自然災害就暴露了中國經濟事實上是存在著很多嚴重的問題。所以在這些問題上,選擇泡沫同樣也是不可取的。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在連續暴跌中,面臨著崩盤的危機時,A股還大膽地敢解凍大非小非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形勢對A股并不利。一方面通貨膨脹依然高高在上,依然沒有減弱的跡象。二方面,自然災害的重建也暴露出很多的經濟頸瓶。三方面,一月份的信貸依然繼續飆升,銀行存款繼續被蠶食。本來股市就搬走了銀行的大量存款。現在股市的暴跌,同樣也讓銀行存款嚴重縮水。過去國有銀行的職員一般都不用很努力去拉存款,但是現在國有銀行的職員也和那些股份制銀行一樣要出動去拉存款。存款不斷縮水,貸款不斷加劇,這樣必然會導致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出籠。而由于大非小非的解凍,也讓市場的資金更加短缺。原來兩市流通市值只有8萬億左右,連續的暴跌,已經降到6萬多億,但是現在大非小非的出籠,又多了3萬多億的流通市值,在投資者都被嚴重套勞的情形下,那有這么多資金來接盤?也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新基金出籠這樣的利好,A股也很難出現強勁的反彈。四方面,由于美國經濟的疲軟,和中國產品的危機,還有人民幣升值問題,已經讓中國的出口經濟逐漸減弱而走上艱難道路了,這樣,流動性將會慢慢開始出現緊張和短缺現象。這樣一來,對A股影響也同樣很大。
在這種情形下,股市確實給中國政府出一道非常難的題。到底要保股市還是要繼續擠泡沫,這又是考驗中國政府執政能力的時候了.我想,不管如何,中國政府都會再三權衡過利弊的。不管作出怎樣的決定,但是中國政府必然會作出兩全其美的方案。既不能崩盤,也不能繼續泡沫。那么,中國政府到底如何處理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