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中國及蒙古局局長杜大偉11日在第四屆中國投資環境論壇上發表專題報告時說,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的1.24萬家企業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回報率高達22%。
據新華網報道,杜大偉說,私營企業在中國非常活躍,其盈利能力僅次于外資企業之后,私營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也達到19%。
世界銀行這項調查涉及的1.24萬家企業中,8%是國有企業,28%有外資成分,剩下64%是非國有企業。從全世界范圍看,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回報率都是非常高的。
這份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稱,外國直接投資青睞那些市場繁榮、海運便利的城市。因此中國東南省份2004年人均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28美元,這一數字是東北地區的1.3倍,中部地區的七倍,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25倍。
在浙江、江蘇和廣東等東南省份,外資企業占到當地工業資產總值的43%。杭州、青島、紹興、蘇州、廈門和煙臺名列投資環境評價最佳“金牌城市”。北京、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江門、寧波、上海、深圳、天津、威海和珠海等十三個城市被列入中國投資環境的“銀牌城市”。
報告認為,綜合各項指標,以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的東南五省投資環境最佳,其次是山東、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環渤海地區,以下依次是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
世界銀行設計的這套評價指標涉及宏觀經濟和政局穩定,稅收、外貿投資政策的一致性,地方政府的有效性,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這個城市在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方面的進展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