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試點進行5年時間太長了!我國的增值稅的轉型改革,與其稱之為試點,不如說是在等待時機。這個時機無非是兩個因素:一個是政府的收入,一個是宏觀經濟環境。”高培勇分析說,近年來中央財政保持較快增長,財力可以說相當雄厚,宏觀經濟由“過熱”風險轉為增速下滑風險,此時在全國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條件已經具備。特別是增值稅改革已經納入“十一五”規劃,是必須要完成的。現在“十一五”時間已經過半,增值改革不能再拖了。
高培勇認為,在全球經濟放緩、外需減弱的情況下,擴大內需應當成為“保增長”的一項重要任務,個人所得稅改革需要盡快實施。國家早就明確了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向,即將現行的分類征收改為綜合征收。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不僅考慮納稅人的收入,也考慮納稅人家庭贍養人數、買房置業、教育投入等多種支出因素。在全球通脹加劇的大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綜合征收有利于減輕居民負擔,增強抗通脹能力,對促進消費具有積極作用。(記者李麗輝)
價格補貼盼“有退有進”
當前,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專家建議可適當減少對生產企業的價格補貼,加快資源類價格市場化改革,同時加大對困難群體的補貼力度
“如果沒發補貼,出租車司機的日子可要不好過啦。”提起上半年財政發放的油價補貼,北京銀海出租汽車公司的張師傅很滿意。他算了一筆賬:“一輛車一天平均跑250公里,一百公里8個油,油價每升漲0.86元,一個月正好多出500多塊油錢。比起前幾次漲價,這次的525元的補貼還是很到位的。”
和張師傅一樣,今年上半年,國內不少居民、企業和行業都是財政補貼的受益者。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增加對能繁母豬的補貼額度,鼓勵農民養豬,確保市場供應。同時,提高城市低保標準,增加離退休人員工資補貼,減輕困難群體因物價上漲帶來的消費壓力。成品油價格上調后,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及時向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公共服務行業發放補貼,在穩定公共交通價格的同時,盡量減少交通行業的虧損。
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憲指出,在通脹趨重、物價上漲的階段,由財政對生產企業、消費者尤其是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補貼,對保證生產、平抑物價、穩定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上半年物價上漲較快,CPI同比漲幅最高摸至8.7%,糧、油、肉類基本生活用品價格一度快速攀升,對國內居民的生活影響較大。采取財政補貼,對于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價格室主任溫桂芳教授認為,在下半年“保增長、控通脹”的大棋中,價格補貼政策要“一退一進”,靈活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