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面對華爾街金融風暴發出這樣的預言:"全球經濟衰退才剛剛開始。陸紅軍認為,機遇對于中國而言,一是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可能意味著死亡。
專家:中國實體經濟面臨30年來最大外部沖擊
簡要內容: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面對華爾街金融風暴發出這樣的預言:"全球經濟衰退才剛剛開始。陸紅軍認為,機遇對于中國而言,一是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可能意味著死亡。
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面對華爾街金融風暴發出這樣的預言:"全球經濟衰退才剛剛開始。"
中國也難獨善其身。
十年一個輪回。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迎難而解,隨后快速增長。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中國知難而上,要發展從來就沒有回頭路。
每一次繁榮的背后總是蘊含著衰退的種子,同樣,每一次衰退的終點則孕育著新一輪復蘇的希望,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升,中國經濟亦如此。
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外貿出口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外匯儲備縮水,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
金融危機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意味著死亡。
全球經濟都處在美國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難獨善其身。盡管溫家寶總理在10月14日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持續了8年的快速增長后,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的推動下,進入了緩慢下行趨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告訴記者,根據近30年中國經濟周期的計算,美國金融危機加速中國經濟周期步入谷底,而明年將是這輪經濟周期的谷底,GDP增速可能降低到8.5%,最悲觀的預計將跌破8%。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沖擊正在全方位體現出來。
金融危機的中國骨牌
"沒有想到這次金融危機來得這么兇猛,這么深。如果這次金融風暴得逞,那么它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是很大的。"這是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參加某論壇上的感慨。他說,"未來幾個月,以至今后一段時間,或者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可能面臨經濟發展減速,外貿出口減少,財政收入下降,外匯儲備縮水,待業人員增加等情況。"
項懷誠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形勢非常嚴峻。西南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董先安則表示:"金融機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是最嚴重的,但是它是金融危機傳導到中國經濟的先覺者。"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國政府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也開始海外投資的試水。先是國字號銀行紛紛購買美國債券,接著是具有國家背景的匯金公司進軍海外市場,最近的則是才成立1年的"國家軍"中投公司。然而,生不逢時,美國金融危機讓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賺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