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人到售樓處,將成為10月地產全行業的集體動員令。而在2008年最后一個季度,“售樓處之戰”將演變成地產界一次決定能否順利“過冬”的戰役。
在“十一”黃金周中,表現良好者將繼續備戰下一階段促銷;表現不佳者,則很可能在覺醒后發起一波更為凌厲的價格反攻。
不再含蓄的價格戰
在京滬深廣四地樓市,未來一個月,先期啟動的價格戰將不再含蓄。“地產業已進入中期調整,接下來就是公開降價的時刻了。”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說。
9月22日,來自央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經濟預期下滑的背景下,全國城鎮居民在未來三個月里打算買房的人數占比大幅下降,并創下1999年央行相關調查開始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購房意愿的大幅衰減意味著,更多的購房者準備繼續推遲購房時間。他們相信,繼續觀望將使自己獲得一個更低的房價折扣。這種情緒的蔓延令地產商感到陣陣寒意,在此之前,許多地產商對萬科的降價嗤之以鼻,寧愿項目零成交也不愿意大幅降價。在杭州,一個非正式的地產商不降價同盟組建起來。但是,現在這個同盟面臨不歡而散的局面。
北京的地產公司也迅速行動起來,為了使售樓處的人流多起來,開發商想出了各自的招數。在北京立水橋地鐵站附近的龍德紫金項目售樓處,開發商舉辦了一個北京家庭老照片展,并且許諾將對最終得分最高的照片提供者發出巨額的獎金。
北京另一個東四環外的項目宣布,將對因降價促銷而蒙受損失的老業主返還差價。一夜之間,該項目聲名遠傳。然而,這很可能只是一個營銷手腕,該項目的老業主在國慶節前紛紛抱怨說,在吸引眾多媒體跟風報道、達到宣傳公司項目的目的后,開發商現在拒絕談論任何關于返利共享的細節問題。
地產廣告的內容也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地產牛市中,地產項目的廣告內容集體呈現出浮華奢侈的風格,但是,現在,項目廣告的內容已經把價格與折扣作為最主要的賣點。
《財經》雜志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對本報表示,對地產商來講,目前的危機在于資金流動性出了問題,在于交易量萎縮而帶來的銷售壓力。交易時間成本的增加帶來的資金壓力才是最重要的危機。
后市多空爭論再升溫
進入10月,地產界對后市的多空爭論也愈加升溫。
在前一波地產“救市”輿論消退之后,空方的火力變得格外強勁。高盛在最近的一份市場分析報告中說,在房價下跌、居民承受能力隨收入不斷增加而相應提高、2008年二季度開始的行業投資增速繼續放緩的情形下,至少還需要兩個銷售旺季才能讓住宅市場的供求格局達到一個比較均衡的水平。
該報告同時判斷說,成交量的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的疲弱、庫存的增加和毛利率的下滑將導致一些開發商遭遇現金流困境,這一點將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體現得尤為明顯。而與這一事實相伴隨,中國銀行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