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過度自信和博客。人在贊揚聲中就會過于自信,過于自信就會帶來錯誤,錯誤就會導致虧損。當你取得一點成績或分析正確時,難免會有些飄飄然。如果寫在博客上,一方面可能會招來更多的贊揚聲,更容易讓你發昏;另一方面,一旦你出錯,很可能因為面子原因,而更難于認錯,更容易為自己辯護或產生僥幸心理。我就在一個錯誤的價格買入了一個算是正確的公司——美國房車公司(THO),當時我過于相信自己對于美國經濟的判斷,現在證明這是一個錯誤。所以,我才會在博客的自我簡介留下這樣的話:歡迎所有對我的懷疑,歡迎所有對我的質詢,這樣才能迫使我思考,迫使我謙虛。
六、自歸因和他歸因。我們總有一個習慣:一切的成功歸功于我們自己,歸功于我們的英明神武、玉樹臨風,而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偶然因素(往往占很大一部分)。我們還有一個習慣:所有的錯誤都歸咎于別人——股票下跌是王石和萬科的錯,是馬明哲和平安的錯,是大小非的錯,是美國次貸危機的錯……反正一句話:不是我的錯。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能從中吸取教訓的話,又怎么能成長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呢?
七、妥協。妥協意味著漠視自己的投資原則,意味著將來的后悔,意味著很有可能作出錯誤的投資。舉個例子:在4500點至5000點的時候,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中國A股市場已經被高估了,但是禁不住天天上漲的誘惑,我還是向內心的非理性妥協了,給予我父母親錯誤的建議——買入。為什么我明明知道,但還是有眼如盲?正是因為我放棄了原則,妥協了。
針對妥協的藥方就是“堅持原則”,必要的話就把這些原則寫在墻上。因為制定出這些原則的時候,一般都是我們比較清醒的時候;而妥協的時候,則往往是我們被沖昏頭腦的時候。
八、收益期望。對收益的期望過高,會蒙住我們眼睛。所謂“利欲熏心”,就是這個道理。這時,我們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往最好的方面去想,而實際上事情的發展總是會出乎我們意料的。比如,當我們買入一家公司股票的時候,如果心里就想著“這個公司每年增長速度會達到多少、股價會漲幾倍”的話,那恐怕就應該先停下來,讓大腦冷靜一下。只有當我們買入時,心里想著“至少在這個價位買入我不會虧損”,那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建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