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肯定是嘲笑的.錢既然有限,為什么會用不完呢?其實,對于咱老百姓來說,投資賺錢的確不易,盲目的望風跟風更是不可,否則就有可能血本無歸,把老本都給掀了!何苦呢?換種思維方式.我們不要都指望自己能像蓋茨那樣有錢,因為那種可能性太小了,小得差不多要放大鏡\顯微鏡才能看得見.所以,面對有限的錢財,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有限的錢財,發揮它的最大效用.積累我平時的經驗,教你幾招,讓你的生活美起來.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要用好有限的錢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形成穩定的資產結構.錢有限啊!就要想怎樣放置的問題,否則,單向性投放或者是不分伯仲的投放一氣均是不可取的.要分散有序的放置,做到科學合理的運用.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即期經濟收入\遠期經濟收入都加以分析,然后選擇合理的資產配置方式.首先是保證生存的資產配置,就是房屋居住、固定支出等這些;然后才是社會交往費用,就是送禮、往來支出這些;最后才是投資,買古董、買黃金、買股票等等。我個人覺得,對于一般的小家庭而言,最好是保留1萬至2萬元的儲備資金,然后在保證房屋居住、固定支出和每月送禮、往來支出的情況下,搞點小投資,風險不大的,比如:利用愛好搞投資,喜歡養魚的你就看看如何利用玻璃缸繁殖幼魚(稍微名貴一點的)、喜歡養蘭花、玩石頭、尋古籍的,你不妨到鄉間走走看看,說不一定就能花小錢辦大事情;二是進行經常性資產核算。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只知道用錢,不曉得回頭看看錢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這很重要。因為你看了,才會總結,自己哪些資產增加了,哪些資產減少了,哪些錢該用,哪些錢不該用,心里有個數,錢支出得合理了,不僅保證了生活之需,而且也會積累今后發展的資金和經驗;三是節約資源性消費。說得簡單點,就是在勤儉節約的基礎上,再上一層次,在充分保證生活之需的情況下勤儉節約,這兩者是不同的。比如:你坐在客廳,就應該開燈,用不著為了節約錢就把燈關上或調小,那樣并不好,但如果客廳里一個人都沒有,大家都進臥室看電視了,或者到陽臺上乘涼去了,就沒有必要開燈了,這點支出不要小視,積小流而成江河,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四是實行場所型消費。說白了,就是不同的場合,可以有不同的消費觀念。比如在家穿衣服,你可以穿得隨便一點,衣服可以是買的地攤上的,在外邊穿,就應該正式一點,還應該是名牌的,這年頭誰還不講點面子;五是先在家庭推行記帳式消費,然后才搞信用型消費。就是在一個家庭里,一定不要以為,一天下來算算帳,面子上就罩不住了,就傷心了,這一點也不可取,算帳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每天下來,幾角錢都算一下,我覺得沒什么不可,先規范行為,然后才相信其人品。對于家庭消費,不管幾個人的世界,特別是現在的小家庭,也就那么兩三個人,算一下,讓大家都自覺地規范自己的用度了,才開始不算那么細,循序漸進,到最后形成規范運作的消費系統,這沒有什么不可,治理家庭有時候和治理國家是一樣的,要不怎么會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六是主導人物引導型消費。說白了,在家里說話最管用的那個人,自己一定要帶頭規范消費行為,這樣大家也就爭相效仿,錢積累不下來才怪;七是選擇性消費。就是不要盲目,確定家庭成員需要后,才進行消費。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認識,當然效果還可以。現在我自己雖然收入不多,5000元的家庭月收入,不僅要保證我父親400元的月供養、1550元的房屋還貸、580元的兒子上學費用、每月300元左右的水電煤氣、網絡電話等費用、150元的手機費用、200元的乘車費用、500元左右的飯菜等固定支出外,還要花平均1個月500元左右為人處世,一個月下來還能存上400元左右,但是我養的蘭花開了,估計價格不菲,在兩萬元估價以上,但我只花了不到100元買的;我的郵票、石頭等等也是固定資產。而且我買的房子已經漲了十多萬,關鍵我還買了鋪子,哈哈!生活啊1就是這樣,算計出來的!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