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人做什么投資 |
發(fā)布日期:2007-11-14 8:3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一個朋友,好久不見了,想是有三五年了,近來突然打電話給我,請吃阿一鮑魚,還是產(chǎn)自日本的三頭鮑,問其原因,答曰:“國內(nèi)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A股市場一日千里,為兄不賺錢也難啊。”
這兩年的中國股市,屢創(chuàng)新高,令人乍舌。如滬指從2005年中的不到一千點,飆升至目前的6000點,2年多時間,漲了6倍,深成指數(shù)亦不遑多讓。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其他資產(chǎn)價格也是直線上升。不少大城市的樓價,幾年時間,價格都是翻了幾倍。國內(nèi)股市樓市的持續(xù)火爆之下,街頭巷尾,無論是達官巨賈,亦或販夫走卒、常掛在口邊的都是談股論經(jīng),投資回報。更有人談及投資的復(fù)利效應(yīng),今天投資的10000元,按照15%的年投資收益,30年之后,就是66萬,25%的年收益,就超過800萬。他們激動地憧憬著另一個巴菲特的誕生。
這當中,難免有部分人黯然神傷,搖頭嘆息。因為囊中羞澀,沒有更多的閑錢進行投資,因此他們認為自己就此錯失了投資機會。這里頭,很大一部分是進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他們沒多少積蓄,只好空看著投資市場的火爆而作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嘆。
如果有人告訴你:即便沒有錢,你也可以進行投資,甚至會取得很不錯的回報。你可能會付之一笑,不以為然。然而,這的確是事實,而非故弄玄虛。
首先需要一般化資本和收入的概念。收入的真正含義,并非是一堆花花綠綠的紙幣,紙幣之所以有意義,是作為交換媒介,能換取人們最后所需的各種物品,能夠買到所需的各種服務(wù)。如現(xiàn)代投資理論的鼻祖,偉大經(jīng)濟學家Irving Fisher所說,“貨幣在花費以前是沒有用處的。最后的工資不是用貨幣而是用貨幣買到的享受來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當我們用來購買食物、衣服或汽車然后進行享受時,才成為最后的收入。”
也就是說,那些帶給我們實實在在享受的東西,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布局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房屋、熨貼舒適的衣服、錦繡山河、動聽樂章。這些東西,或能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患,或能讓我們大開眼界,讓人視覺聽覺有所享受,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收入。而你目前所擁有的資本,就是未來這些收入的折現(xiàn)。我們今天購買股票、期貨、債券,投資樓市、商鋪,歸根結(jié)底,最后都是為了換取這些直接的收入。正是因為這點,應(yīng)該明白到,能夠帶給我們收入的,不一定需要用很多金錢換取。甚至說,這里面一些東西,再多的貨幣也無法換取。
別墅名車,錦衣玉食,一擲千金,固易得之,但是真誠的友誼、幸福的家庭、動聽的音樂、華美的文章,這些就難以僅憑貨幣來換取了。而這些東西,都能夠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流。進入社會不久,缺少閑錢的年輕人,可以著重從這些東西入手。
比如,你可以在別人花費大量時間去選股、去買基金的時候,下苦功,多讀多寫,學好英文。而把一門語言學好,其回報相信很多人能夠明白,因為他們生活中會看得到。英文學得精通的,可以去做翻譯,做專業(yè)教師,收入不菲。即便沒達到這個程度,只要達到大致流暢程度,作為職業(yè)輔助,去外企找個工作,把目前收入翻一番,相信絕非難事吧。也應(yīng)該知道,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多學一門語言,無論是什么工作,就意味著多了不少機會。而中文也一樣,每天花費些時間,學點詩詞古文,同樣亦有類似的回報。用股票行話來說,一門語言其實是一支很不錯的潛力股,適合長線投資,堅持下去,回報自然不菲。
更多的選擇,你還可以去學會怎樣欣賞古典音樂;去潛心靜氣,多讀幾本好書;去結(jié)交幾個知己良朋,一杯清茶,縱談古今。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花費的主要是你的時間,而且重要的是和投資藝術(shù)品類似,在投資的同時,你亦有收入:你能夠越來越感受到古典詩詞里面的高貴與優(yōu)雅,能夠欣賞到古典音樂里面的絕妙旋律,能夠時不時有客自遠方來剪燭西窗的驚喜與愉悅,感受到知識的交流和友情的可貴。
因此,與其嗟窮怨卑,不如花點時間和精力,做點上述這些投資吧。它們能夠使得你的文化素質(zhì)和欣賞能力更上一層樓,這些素質(zhì)和能力在自由市場之下,會有實實在在的回報。而且越開放、文明的時代和社會,知識和藝術(shù)的回報率會更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