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有可能從今年開始較大幅度地減持美元外匯資產。
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我國2005年第四季度金融運行數字,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8189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全年外匯儲備增加2089億美元。其中美元資產約為70%左右。略低于日本2005年底828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位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高 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美元資產所占的絕大比例促使了中國加快優化外匯儲備的行動。1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將在2006年進一步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繼續拓寬外匯儲備投資領域。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中國將大幅拋售美元資產的市場傳言。
全球減持美元
“中國減持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東南大學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黃凱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結構,會考慮到各硬通貨的地位,尋求價值穩定、不容易貶值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目前,我國的美元資產比重較大,而美元這些年持續貶值,所以適當減持美元資產,更符合中國利益。
“其實,中國很早就已經開始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了。”中國金融研究中心韓高峰研究員表示,中國以前的外匯儲備美元資產曾經高達80%以上,現在已經減少到70%左右。韓高峰表示,中國會根據世界匯率的情況而對外匯儲備結構進行調整,去年美元貶值,所以就減持美元資產,如果美元利率上調,不貶值,中國就會增持。
除了中國有調整外匯儲備結構的打算,全球許多國家在2005年都調整了外匯儲備結構,其中不少國家減持了美元資產,增加了歐元資產。
2月13日,英國《央行雜志》公布對56家央行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半數(23家)的央行去年提高了歐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只有10家央行降低了歐元儲備比重,歐元區以外的歐洲國家央行是增持歐元資產的主力軍。
本次調查顯示,增加美元資產的央行來自亞洲、石油生產國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調查報告認為,“歐元繼續鞏固其作為一種主要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歐元向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
2005年,亞洲國家包括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央行曾經多次傳出減持美元資產的言論。
由于預期人民幣升值,將會使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因此全球央行正在采取行動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以使它們大量的美元資產損失降到最低水平。
美元在過去幾年以貿易權重計算貶值達18%,并被預期會繼續貶值。歐洲央行在2003年因美元貶值而損失了6.25億美元。為了避免美元資產遭受重大損失,日本也逐步將美元資產轉換為非美元資產。歐元在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已經提高至25%以上,形成歐元、美元各占一半份額的趨勢。韓國也加快了減持美元資產的步伐。專家認為,韓國現在減持美元海外資產,使儲備多樣化,只不過是日本將其巨大的美元儲備多樣化的縮影而已。
中國的減持策略
日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和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咨詢委員會主席庫伯認為,中國減持美元極有可能引起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
他分析道,去年年初,市場上有傳言說,俄羅斯、中國和韓國準備減持美元儲備,立即引起了3次較大的匯市震蕩。
庫伯擔憂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現在正式宣布要減少美元儲備,恐怕會對國際外匯市場造成更大震動。并可能給已經遇到經濟困難的德國、意大利、法國等經濟體帶來更大的困難。
“我們調整的幅度可能要比預想的還大。”黃凱教授分析說,但這不會給美元造成大幅貶值。黃凱表示,雖然中國可能會較大幅度地減持美元外匯資產,但并不會立即以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方式進行,而是會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中國減持不會造成美元大幅貶值。”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量雖然較大,但占美元外匯市場的數量并不是很大。中國的減持應該不會對美元外匯比率有很大的影響。
韓高峰研究員也表示,中國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影響到美元外匯市場。韓高峰分析說,八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絕對數字很大,中國如果把所有的外匯資產都拋售的話,當然會造成美元大幅貶值,但這種情況現在不可能會出現。因為如果這樣做,就等于和美國宣戰,是搞冷戰,而這與中國和平發的方針是背道而馳的。
韓高峰分析說,也許中國會減持10%的美元資產,這對中國來說并不是個很大的數字,對國際外匯市場來說影響也不大,不會惡意造成美元大幅貶值,至多造成美元微小波動。中國可以利用這種波動,獲取盈利。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國減持美元外匯的同時,其他國家也跟進減持,就可能會造成國際匯市的巨大動蕩。
能充分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