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
日前,滬上收藏拍賣市場出現“冷門”,長期以來不受人們重視的印譜收藏悄然升溫,明代汪關的《寶印齋印譜》竟以88萬元的高價拍出,名列去年古籍成交價的前十名,令人刮目相看。一股印譜收藏熱在上海興起。
所謂印譜,是將所制所用所藏的各種印拓匯集成冊,有利于收藏、研究和欣賞。歷來被藏家看重的印譜有明代顧從德的《集古印譜》、清代汪啟淑的《集古印存》、清代陳介祺的《 十鐘山房印舉》等。明代的印譜目前非常珍貴,幾年前的市場估價就在萬元以上,即使是上世紀初的印譜,在市場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
收藏印譜也要講究版本,對于不同的印譜版本有不同的名稱,有原印鈐蓋、木刻翻摹、摹刻和影印等。在這些版本中最為珍貴的要數原印鈐蓋的印譜,這種印譜最大的特點是真實保存原印作的神采和風韻。而摹刻印譜則是后人對古印和著名篆刻家作品的仿制,摹刻者大多數也是在當時比較有造詣、有名氣的一些名家。這類印譜收藏價值很高。再一類是影印印譜,它的方法是把原印印拓照相制版鈐印,或者用石印、膠印珂羅版(玻璃版)方法印制,這種方法印制的印譜,好的可以和原印相差無幾。其收藏價值比前兩類低,但在今天要想得到這樣的精品,也非易事。
由于印譜收藏一度只為篆刻家和篆刻愛好者所關注,收藏者的隊伍相對窄小,因此行情一直溫而不火。隨著古籍收藏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印譜收藏也悄然升溫。去年秋拍,上海博古齋、嘉泰和敬華等拍賣行上拍的印譜成交率極高。其中,近代朱文篆刻大家陳巨來親筆題識的《盍齋藏印》,在嘉泰秋拍以3.3萬元成交。有意思的是,上世紀60年代四位青年篆刻家方政、吳遂平、陳推之、徐云叔當年合刻的《四朋印譜》,也以8800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