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經營也賺錢 千姿百態的賺錢新行當 |
發布日期:2006-2-9 11:0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中山日報
創富提示:社會同樣需要平民創業英雄,財富是可以從小本錢投資經營而累積起來的;從小資本開始,把風險降到最低;你明白經商的過程與意義,生意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學問;你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并且學會如何做一個誠信的商人。
去年,國內都市出現了許多小本經營的賺錢新行當,這些行當賺的幾乎都是“點子”錢。本報特將此類獨辟蹊徑滿足社會新需求的賺錢“招數”匯編成文,供讀者投資理財參考。 福建:牛糞公司供不應求
牛糞在農業上的用途廣泛,它既是生產蘑菇的主要原料,也是瓜果蔬菜的優質肥料。福建長泰3位農民看準了這一行業,聯合開辦了一家牛糞公司,產品推向市場后供不應求。如今,該公司每天加工牛糞5000噸,依然是求大于供。
武漢:“房屋診所”前景看好
據媒體報道,武漢首家“房屋診所”——翠微社區住房維修急修服務中心開張3個月,接活300余筆,贏利9000元。近年來翠微房管所的直屬公房已出售一半,“以租養人”漸成歷史,員工生存面臨困境。去年4月,該所決定利用房管所的修房優勢,組建武漢第一家住房維修急修服務中心,專門為社會房屋“拿脈問診”,實行有償服務。北京:“寵物裁縫”生意紅火
原本只有男女裝之分的裁縫如今也有了“職務細分”:特體、孕婦服裝都有各自的特色裁縫,在北京甚至出現了專門給小貓小狗做服裝的“寵物裁縫”。這些“寵物裁縫”為寵物量頸圍、腰圍和臀圍同樣認真,量完還要細細詢問寵物主人對服裝款式、顏色等的要求,將寵物們打扮得也時髦摩登。據說,為寵物“量體裁衣”的收入,不少于替人做衣服的裁縫們。
成都:“月嫂”服務部走俏市場
前不久,一個專門護理產婦和嬰兒的“月嫂服務部”在四川成都青羊區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營業。據介紹,目前成都每天大約有100名嬰兒出生,找到一個既懂母嬰護理知識、又有責任心的人來護理母嬰,成了許多產婦和家人的愿望。如今“月嫂”已走出成都,在北京、廣州、上海、南京等城市走俏。鞍山:“現代奶媽”月薪2000元
鞍山市去年出現一個特殊“職業”——“現代奶媽”,為不愿奶孩子的新女性們哺乳嬰兒。“奶媽”不僅每個月能拿到2000元工資,雇主還包吃包住,并負責“奶媽”給孩子哺乳期間的“營養費”。
如今“月嫂”已在成都、北京、廣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十分走俏。
上海:“女性文秘短工族”收入頗豐
在上海灘上,一群特殊的“女性文秘短工族”正在悄然出現。這些“女性文秘短工族”,年齡大約在20-30歲之間,她們秀外慧中,大多未婚,有較高的文化水準,其謀職的理念既實在又實惠:能干則干,不干則走。據介紹,公司聘請一位女性“短工”擔任文秘,支出可減少。而“女性文秘短工族”則往往“蜻蜓點水”好幾處,收入也肯定比“吊在一棵樹上”要多得多。
蘇州:“破爛王”壟斷經營垃圾
37歲的“破爛王”洪寶華,前不久與江蘇省蘇州東港花園物業管理處簽下垃圾分揀協議。按協議規定,洪寶華每月向管理處繳納1000元承包費后,將有權對小區內所有生活垃圾實行分揀,并全權處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資。當地媒體介紹,洪寶華自承經營垃圾“有賺頭”。廈門:“應召司機”隨叫隨到
日前,廈門的王先生開自己的汽車去赴朋友的宴會,高興之余多喝了幾杯酒,醉倒了。他只打了一個電話,半個小時不到就來了一個司機。此人接過王先生遞過來的汽車鑰匙,攙扶著他坐上了汽車后排,然后自己再坐到駕駛座位上,將汽車開回王先生家里。王先生所享受的服務,是廈門某家政公司率先推出的鐘點工服務——應召司機。“應召司機”不僅能為喝醉的顧客解圍,還提供上下班接送、家庭采購等臨時用車服務。
南京:寫作事務所“按字論價”
近日,南京東郊一位楊姓老中醫來到升州路一家寫作事務所,要求給自己配個助手,專門寫病歷,以解年老眼花無法捉筆之苦。該事務所去年3月開張,老板是2位“下海”文人,按字論價,專給企事業單位及市民撰寫法律、經貿、廣告、婚戀等方面的文章。上門找他們代筆的顧客絡繹不絕。
南寧:手機充電便民生利
使用過手機的人大多都嘗到過關鍵時刻電池沒電的煩惱,特別是出差在外又忘了帶充電器的人。在南寧機場候機廳一角,近來出現了一塊招牌,上面寫著:“手機充電”。招牌后面的柜臺里擺放著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各種牌子、各種型號的手機充電器。據介紹,經營者準備了近30種型號的手機充電器,無論哪一種,充電一次收費2元,充滿為止。現在,一些酒店也推出了這種充電服務。
長沙:“鐘點助手”受青睞
由湖南省玖玖公司推出的“鐘點助手”就業中介,去年“三八”婦女節在長沙開業。“鐘點助手”就業中介服務主要是針對具備較高素質并有一定專業特長的人才開設的。這種就業渠道適應性強,見效快,一旦被聘用,只要干上幾個小時便可馬上獲得報酬,因此很受年輕人的青睞。
天津:社區熱捧“老年人小飯桌”
天津河東區“萬福”敬老院辦起“老年人小飯桌”,社區老年人可以在敬老院只吃飯不住宿,使老年人既能得到社會服務,又能滿足家庭的養老愿望,同時也使子女安心工作。每天老年人可自己到敬老院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中午或晚上在敬老院用餐,吃飽了、玩好了,晚上再回家睡覺。目前已有一大批老年人報名參加,成為“流動養老族”一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