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一鶴 文章來源:每日商報
自本欄目介紹紫砂壺收藏以來,每日商報熱線85188518已經接到和紫砂壺收藏有關的不少咨詢電話,也有讀者帶自己收藏的紫砂壺或者紫砂壺的照片找本欄目鑒定。經本欄目聯系專家鑒定或咨詢,發現目前紫砂壺的收藏存在一些誤區,很多收藏者缺乏相關專業知識。
祖傳的“地攤貨”
半山的一位讀者興沖沖地帶著一把據說從他爺爺手里傳下
來的壺到報社鑒定,壺外面包了好幾層報紙,顯然主人對壺愛惜有加。記者看到壺底銘文為“邵大亨”三個簡體字,而邵大亨本人為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制壺大師,顯然不可能是邵大亨本人的作品。
隨后趕來的方正紫砂工藝坊老板金方正鑒定后確定是一把偽造壺。制壺用的是缸砂(一種用來做水缸泥料),根本不是紫砂,壺經鐵水浸泡做舊,顯銹紅色。另外外面打了一層蠟,所以有一定的光澤,不懂的人看起來以為是用的時間長了。顯然這把壺很可能是這位讀者的爺爺從地攤淘來的“寶貝”。專家建議:據金方正介紹,不少收藏紫砂壺的投資者缺少專業知識,卻盲目熱衷于收藏舊壺,很多贗品假貨都是沖著這種心態做出來的。現在老壺已經很難收藏了,而且收藏紫砂壺也沒必要追求老壺。紫砂壺的收藏首先是把玩和鑒賞,然后才是收藏。
一萬八的當代大師作品
讀者施先生經朋友介紹,花18000元收藏了某當代大師的作品。施先生的壺記者沒看到。據金方正介紹,不排除極品壺的存在,但是該壺作者的作品一般價格在幾百元一把。
專家建議:很多經濟狀況好的紫砂壺收藏者追求高端收藏,但是這些收藏者大多沒有專業的收藏知識,很容易花冤枉錢,畢竟紫砂壺的價格從幾十到幾十萬都有。金方正的建議是:普通收藏者可以買500元到1000元之間的壺,主要還是把玩和欣賞。
真假老壺看壺表面
讀者任小姐傳了一把壺的數碼照片給記者,說是一個從老一輩傳下來的壺。根據照片,壺底有“裕豐”二字加兩個滿文。經鑒定,該壺應該是民國時期的作品,名為“壽星黑砂”,不過從照片沒法鑒別壺的表面,據金方正介紹,鑒別壺要看壺表面的“陳化”程度,他給的估價是5000元。
專家建議:金方正介紹,和瓷器不一樣,紫砂壺是通透的,表面沒有釉質的保護,在空氣的作用下,用時間長了會退化,一般紫砂壺(朱泥除外)用到50年左右就會變脆,壺把等地方變得易折,而到100年以上,就完全不能使用了,只能當文物保存。通過表面的陳化(也就是退化)程度可以鑒別真假老壺。
好壺首先要泥料好
建德讀者葉先生家里有一把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壺(大約1968年),據葉先生說是當時從廠里買來的。雖然記者沒看到葉先生的壺,但是這把文革壺應該不會是假的。據金方正介紹,文革壺的確在增值。不過文革壺的工藝沒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因為那個時期追求產量,是通過模具大規模生產的。文革壺值錢的地方在用的泥料好,現在文革時期的泥料已經沒有了。
專家建議:買一把好的壺,首先要泥料好。好的泥料加好的工藝,能燒出好的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