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的印象中,印鈔廠是一個很神秘的企業。首先,使人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整天和錢打交道的企業是怎樣管理的,公眾也感興趣于印鈔的工藝流程,想知道印鈔工人是怎樣通過一步步的工作,將一張小小的白紙變成“錢”的。
試想一下,當你來到印鈔廠的生產車間參觀時,看到流水線上流出一張張、一沓沓、一摞摞的鈔票時,這種置身錢海的感覺一定不錯吧?
中國是一個印鈔大國,人民幣的印制水平、技術含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印鈔技術的先進水平。中國的鈔票生產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國的鈔票流通量大,鈔票的防偽任務也十分艱巨,因此,讓公眾了解人民幣的防偽知識,是十分必要的。讓公眾了解一些人民幣的生產過程,對公眾識別假幣也會有很大幫助。正是出于這種考慮,當新版20元人民幣發行后,我們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辦公廳新聞處提出采訪印鈔廠的要求,他們同意了。
我們驅車前往石家莊,采訪石家莊印鈔廠。
有趣的是,盡管石家莊印鈔廠的經濟效益在當地數一數二,但印鈔廠大門口卻連一個牌子都沒有。問起廠黨委書記為什么不掛牌子,他說:“不張揚。”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選紙部門,進入大門,里面是一道緊閉的玻璃門,幾位身著制服的保安人員請我們登記,然后是把所帶的包存起來,當一切準備妥當,陪同的廠干部掏出一張磁卡,插進門口的盒子里,安全門才打開了。選紙部門的工作,是檢查鈔票紙的質量,鈔票紙是一種專門研制的用于鈔票印刷的專用紙張。 |
![](http://image2.sina.com.cn/cj/upload/6/6024/20051012/62/12455/12455.jpg) |
一個正在把一沓沓的20元人民幣碼成一摞的工人說:“這些錢在我的眼中不是錢,它們就像其它行業工人手中的產品一樣,譬如就像海爾洗衣機廠工人看他們生產的洗衣機一樣,甚至像農民看著地里的大白菜、西紅柿一樣,我不能把手中的這些錢跟商場中商品聯系起來,我不能想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多少東西,譬如,買手機、買轎車……我不能做這種聯想,我更不能把我生產的產品———錢,跟我的工資聯系起來。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干好活,不出錯。”
一走進檢封車間的大廳,我的第一個感覺竟然覺得這里特像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一個個半封閉似的工作臺,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質檢女工的手里和桌上是一沓沓新版20元人民幣。明亮的燈光水銀般地傾瀉著,每個人的桌上還亮著盞臺燈,燈光是如此的重要,因為這些質檢工人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量,比如:號碼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有沒有倒置……我問一位女工:“一天要看多少張?”她回答說:“幾萬張。”
這種檢驗質量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單調的,試想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著同一畫面數數字,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我發現在印鈔廠,檢封車間是全廠人數最多的部門。人民幣確實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的質量關系到國家的名譽。在中國印鈔業,人民幣被稱為“中國的名片”。國家的名片是不允許出錯的。
在檢封車間里,檢查人民幣的質量,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檢查大張,就是檢查一張張從印刷機上下來的印著24張人民幣的大版。這時的質量檢查主要是宏觀上檢查有沒有出現質量問題,比如色彩是否準確,是否有破損、有沒有漏印……在一個寬敞的大廳里,幾十個女工面前的工作臺上都有厚厚的一摞大張人民幣。當一個個女孩快速地翻動有如打開的《人民日報》那樣大小的大張人民幣時,場面頗為壯觀,據說,當姑娘們的節奏趨于一致時,你的眼前仿佛是一片彩色起伏的波浪,而且還有節奏鮮明的“嘩、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