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趙剛,戴奕,袁田恬
“一年中,嚴介和的個人財富增加了110億!”
10月12日公布的“觀瀾湖2005胡潤百富榜”,使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簡稱“太平洋集團”)董事局主席嚴介和成為一匹最引人注目的黑馬。
“百富榜”顯示,一年中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嚴介和的個人財富從15億元猛增到了125億元,排名百富榜第二,成為今年榜中個人財富增長最快的人。
隨著這匹超級黑馬的誕生,嚴介和與他所撐控的龐大的“太平洋系”企業集團開始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太平洋系”正在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著,這個2002年產值還不足20億元的企業集團,2005年的預計產值卻高達300億元。
不久前,嚴介和宣布,太平洋集團將在年底前以“打包”的形式并購進總資產達500億元的國有企業。“太平洋系”動輒上百億元的并購大手筆,即使是當年的“德隆系”、“柯林格爾系”也相形見絀。
探營太平洋集團總部:大部分房間空無一人
離開上海北外灘的“2005胡潤百富榜”的發布現場,記者便踏上了從上海到南京的列車。第二天,記者拜訪了位于南京市五臺山1號的太平洋集團總部。
記者發現,這個做著幾千億元賣買的集團總部,只占據了整座
寫字樓三四兩層的部分房間,而且大部分房間空無一人,辦公室走廊上的燈甚至都沒打開。
接待人員告訴記者,嚴總去內蒙古談生意去了,集團的其他人都無權向媒體表態。記者只好通過手機采訪了遠在通遼的嚴介和先生。
嚴介和的太平洋集團雖然在公眾中知名度不高,但卻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它也是唯一一家擁有國家公路和市政工程兩個總承包一級資質的民營企業。目前,太平洋建設擁有10萬名員工,也是中國就業人數最多的民營企業。太平洋建設目前已有各類基建訂單2000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預計300億元。
目前太平洋集團下轄工程、工業、投資三大集團以及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五大區域分支機構,成員企業多達115家。形成了以公路、市政、水利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為核心產業,同時從事機械、新材料、
化工、陶瓷、建筑、地產等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從創業到成為百億富豪,嚴介和用了近20年的時間。
1986年,26歲的嚴介和離開中學教師的崗位,去當地國有企業當臨時工。第二年,嚴通過公開競爭承包了一家當地的鄉鎮企業,開始創業。
然而他真正的第一桶金卻來源于1992年南京繞城公路項目,當時他賺到了800萬元。在公共建設項目上嘗到甜頭后,嚴介和決定以此作為主攻方向。
2001年開始嚴介和的生意開始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是由于有了充足的資金,嚴介和開始大量采取BT模式(Build-Transfer)運作基建項目:也就是說,先由承建方以全額墊資的方式來進行基建,在項目完成后將其所有權和運營權轉交給政府,而政府通過分期付款來償還項目資金。
BT模式方式為那些急于搞基建,而又苦無資金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條捷徑,嚴的生意開始高速發展。
年底前并購500億元國資:覺得國退民進的機會正在越來越少
2005年開始,嚴介和開始了他又一次的超速發展。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的半年內,他計劃對江西、吉林、廣西三地的國有企業進行并購,涉及資產超過500億元。
其實,嚴對國有企業的收購從2001年就開始了,到目前為止,太平洋系已經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涉及資產總額達60億元。其中包括上市公司ST縱橫。嚴還曾經對媒體表示,今后幾年太平洋集團將“每年收購一家上市公司”。
不過,嚴介和表示:“以前是一個企業一個企業收購,今年主要靠打包并購。”他說,“我們今年收購國企的力度如此之大,是覺得國退民進的機會正在越來越少。”
嚴介和頗具創造性地把國企并購與城市基建捆綁起來,并且只與市一級政府進行整體談判。
事實證明,嚴的城市一攬子解決方案頗受地方政府歡迎。一方面打包收購當地的虧損國企,為當地政府卸下了擔子;另一方面,承諾以BT模式墊資為當地修建基礎設施,特別是新的工業園區的建設,為當地政府發展新的工業項目提供了可能。
此外,由于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打包”談判,嚴介和并購的資產數額和簽訂的公共建設合同金額都開始有了很大的飛躍。
嚴介和霧中疾行
嚴介和為太平洋集團制定的愿景是:“2010年,太平洋集團營業年收入600個億,納稅30個億,再重組20家國有大中型企業,打造5家上市公司,整合5大產業;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吸納萬名高素質人才,塑造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翁、10000個百萬富商……”
然而,嚴介和的事業也并非一帆風順,對太平洋系頗為“另類”的運作模式,來自各方的質疑也從未間斷過。
目前,由于江西省國資委的關注,太平洋集團收購景德鎮6家國企的計劃目前已停滯不前。在長春,太平洋甚至受到了來自被兼并企業的更為激烈的抵抗。9月3日本是太平洋與吉林相關各方簽訂正式協議的日子,卻因其中四家企業的退出而未能成行。
被兼并企業的部分員工質疑太平洋“以官為本”的談判路線,指責他們有暗箱操作之嫌,“從沒經過公開招標,也從來沒有人知道太平洋集團收購這些國企花了多少錢。”
此外,也有一些人士對太平洋集團的實力表示懷疑。他們認為,500億元國資即便是“零收購”,企業改制也需要投入巨大成本。而2000億基建項目所需的墊付資金也將是數以百億計。況且太平洋系還在急劇擴張之中,整個企業的資金鏈將很難承受這樣的壓力。嚴介和在電話中則告訴記者,考慮到企業負債等因素,并購500億國資所需資金可能遠遠小于500億,而太平洋集團在基建項目上收益較多,應該可以應付這筆開支。而基建資金是滾動使用的,以太平洋的實力應該沒問題。“我們用的大多是自己的錢,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