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之二:實兵對抗演練
9月3日,濟南軍區某機步旅剛剛到達塞北某基地,立即投入到緊張艱苦的臨戰針對性訓練中。白天,旅團指揮員頂著風沙、日曬,組織部隊現地訓練專業技能、分隊協同;晚上,他們冒著寒冷,在帳篷里進行沙盤推演,研究戰法。大戰在即的氣氛籠罩著整個營地。
走出指揮帳篷,已是深夜11點鐘。指導部隊演練的某集團軍軍長白建軍對記者說:“交戰前進行短暫的臨戰訓練,這是必要的、正常的。但這一回,我們訓練、準備都格外認真,就是因為這次演習是真正無原案、背靠背的實兵對抗,對手也是信息化作戰能力很強的部隊。對付強敵,自然要拿出高招,使出最拿手的本領。”
“戰斗”打響了。在歷次演習中被稱為“常勝營”的機步旅裝步一營,憑借猛烈的火力掩護和輕型步戰車,快速向“敵”前沿沖擊。突然,潛伏在陣地右側的“敵”一個坦克排,在空中火力掩護下實施前出反擊,向一營翼側席卷而來。危急時刻,營長鄢慶國果斷決定改變戰術打法,以一個連兵力實施阻截驅殲,其余兵力繼續推進攻擊。
一場“戰斗”下來,鄢營長顯得既疲憊又興奮:“這樣打仗才帶勁兒!以前搞對抗演練,對手往往是陣地防御,在裝備、配屬上也不如我們,一攻即破,紅旗一插,戰斗結束。這次的對手裝備先進,我們機動進攻,他們機動防御,雖然打得艱苦,但雙方的戰法、作風都真正打出來了。”
沙場觀瀾:實兵對抗演練,早已不是新鮮術語,部隊各種各樣的對抗訓練也此起彼伏。但這場真打實抗、互不相讓的演習,讓我們更加欣喜地看到了“對抗”的含義,看到了我軍轉變組訓方式的扎實步伐。演練不是表演,對抗更不是“東方不敗”,只有像這樣不設原案、對稱作戰、自主對抗,才能全面走開實戰化對抗訓練的路子,真正讓部隊在對抗中感知戰場、學會打仗。
<!--分頁-->
92輪式步兵戰車高速機動
關鍵詞之三:聯合戰術兵團
隨著空中和地面火力一陣壓制性打擊,某機步旅近百輛戰車和坦克如鋼鐵巨獸,兵分多路向“敵”陣地發起攻擊。
正沖擊間,“敵”坦克、火炮以密集火力頑強阻擊。這時,數架殲擊機、武裝直升機從“敵”陣地上空掠過,彈雨傾盆而下,掩護地面部隊繼續攻擊。
當地面部隊突破“敵”前沿陣地時,空中數架運輸機編隊轟鳴而來。緊接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的降落傘,向著金色的草原緩緩落下。荷槍實彈的傘兵突擊隊,像一把尖刀直插“敵”防御縱深……
“礪兵-2008”演習中的這段陸空聯合進攻戰斗,不亞于電視劇里的精彩鏡頭。某陸航團團長張茂生說:“我參加過軍一級戰役兵團聯合作戰,也參加過師一級戰術兵團聯合作戰,沒想到這一次參加以機步旅為主力的最基本戰術兵團,聯合作戰也能組織得這么好。這與近年來部隊普遍重視聯合訓練、一體化訓練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