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空軍采取人車同投方式,連續空投裝載12人的步兵戰斗車12輛。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解放軍戰機參加演習,實施空中火力攻擊。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坦克發射干擾彈實施掩護。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步兵戰車與步兵協同作戰。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題:點擊“礪兵-2008”演習關鍵詞——沙場點兵:“點”出“轉變”有幾何
仲秋時節,塞北荒原某綜合訓練基地戰車轟鳴,沙塵飛揚。由總部組織的“礪兵-2008”實兵對抗演習,正在這片成吉思汗曾揮戈馳騁過的古戰場如火如荼地進行。
這場首次在濟南軍區、北京軍區精銳部隊之間展開的實兵對抗,呈現出許多新看點、新驚喜的同時,也給軍事訓練轉變帶來了一系列啟發和昭示。點擊演習中的那些關鍵詞,讓我們一同來感悟這次“沙場點兵”吧。
關鍵詞之一:跨區機動演練
跨區機動,對擔任演習紅方地面部隊的濟南軍區某機步兵旅來說,并非首次。四個月前,他們還千里機動奔赴四川參加了抗震救災。但跨區機動演練,還是多年來的第一次。他們除了組織指揮部隊分梯隊開進、臨機處置途中各種敵情、按時到達集結地域外,還必須盡快適應特色迥異的塞外氣候和地理環境。
某基地位于內蒙古腹地,屬半荒漠半草原地帶。秋季,這里空氣干燥,風沙頻繁,晝夜溫差達20℃。而此時,中原正是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好時節。據某機步旅政委彭玉斌介紹,全旅數千名官兵,多數來自內地省、市,從小習慣了內地的氣候,有的戰士剛到這里就感冒、流鼻血,幸虧部隊預有防范,及時引導戰士從生活上防病御寒,訓練上也積極適應塞外變化無常的氣候。
這里還有著粗獷、豪放的地形地貌,或是一望無垠的莽莽草原,或是起伏連綿的丘陵高低,古代是兵馬大戰的好戰場,而今成為大規模演練的好場地。但對習慣了山地、平原上演練的內地部隊來說,這里卻是生疏、復雜的。該旅旅長唐巖峰說,他在這支部隊服役28年,幾乎年年都要到大別山區某綜合基地演練,對那里的一草一木、氣候特點了如指掌。來到陌生的塞北,如何利用每一片地形和天氣變化,把兵力、裝備優勢發揮出來,對部隊都是新的課題、新的考驗,這就“逼”著大家瞪起眼睛、研究作戰環境,拿出了一套適合荒原地形特點的戰術打法。
沙場觀瀾:戰爭不可能總是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那種年復一年、輕車熟路式的練兵,既練不了指揮員,也練不了部隊。只有能夠在多種地形、氣候條件下“作戰”的部隊,才能真正應對明天的戰爭。從這個意義上講,濟南軍區某機步旅跨區機動至塞北某基地演練,既是遠距離陌生地域開展訓練的一次嘗試,也代表著以跨地區、跨海域為主要特征的跨區演練,將成為我軍規模性演練的一種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