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段洪剛
左圖:陰陽幣。 中圖:單面幣。 右圖:偏打移位幣。
在印花機高速沖壓過程中,如果因為機械故障或特殊原因,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特殊銅元。分為殘次品與特殊品兩大類。其中,殘次品有六種情形。
陰陽幣 上一個印好的幣沒有被及時移出,后一個銅坯進入模圈,那么就會產生陰陽合面(或合背)銅元。
單面幣 如果同時進入兩個銅坯,就會產生兩個單面幣,一個是單“面”,一個是單“背”。單背十分罕見,可能因為龍的一面容易辨認,被挑出來重新回爐了。也可能底下一枚未脫模且此枚坯餅未進入繼續打,形成單面復打,故單背罕見。
偏打移位幣 這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由于模圈很淺,有時銅坯沒有完全進入模圈,那么模具沖壓下來時,就會產生圖案偏移現象。有時整個銅坯只進去一點點,整個圖案只有很小的局部被印在幣上,這樣的幣往往是變形的,一邊翹起,也有比較平展的。偏打移位的程度,根據銅坯進入模圈的范圍不同或根據模圈故障的程度不同而各不相同。另一種是新銅坯的一角進入模圈,但下面的成品未移走,這時模具沖壓下來,致使一角有局部圖案,但反過來的一面基本沒有圖案,因為下面是成品銅板,沖擊力很小,不足以反壓出圖案。
疊壓幣 同樣的圖案沖壓了兩次或兩次以上,有兩種常見情形,一種是由于銅坯未完全進入模圈,因此在第一次沖壓后未被抱鉗移走,新的銅坯也未能順利進入模圈,上下模具的沖壓就再次印在這一枚成品上,有時是整個疊壓,有時是局部疊壓。第二種情形是抱鉗未及時完全把成品幣移走,下一枚銅坯進入模圈,壓住成品之局部,這時模具沖壓下來,在這兩個幣的邊緣就都產生局部疊壓和變形。造成很小的局部圖案。
復打幣 復打幣不是在沖壓階段產生的,是在模具雕刻階段產生的。雕刻機在制作生產用的工作模時,發生顫抖,于是就會在模具上產生重影,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幣只有局部復打,或者只有一面復打,另面及整個幣其他位置卻完好正常的根本原因。
局部反打幣 局部反打圖案或文字出現在正常幣身。比如在“光緒元寶”或“大清銅幣”的中間出現一個龍的尾巴,或者在龍的一面火珠上出現一個文字或花朵的圖案,方向與正常的相反。這是由于在高速沖壓過程中,銅坯未能及時、準確進入模圈,造成上下模具直接對撞,上下圖案中特別突出的局部互相壓印在對方模具上,這樣在下一個銅坯進入時,就會在正常圖案之外,多出來一處或多處反向的局部圖案文字,深淺不同。
現代人可以從這些奇形怪狀的銅元身上,去觀察了解舊時代機制幣的工藝歷史、工藝方法,為今天的錢幣鑄造服務。因其數量上的稀少,這些殘次品還是具備收藏投資價值的,尤其是有些保存完好、鑄造精美深刻的陰陽版,價格從上世紀80年代的幾十元到今天的三四百元,躍升很高,比同類正常品價值高2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