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出譜錢出譜錢,顧名思義是指錢幣圖譜上沒有收錄的錢幣,它包括一些古錢、銀錠、銀元、銅元、紙幣等不同質地的歷史貨幣,在大小、輕重、形狀、文字、圖案、面值、質地、紀年等方面,與已見著錄的錢幣存在明顯差異。
我國歷代錢幣浩如煙海,任何一部錢幣圖譜不可能收錄齊全,都需要一個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過程。人們對出譜錢的認識也需要有一個過程。如金代的至寧元寶,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被發現的時候,一些錢幣學家因疑其為偽造幣,未將此錢列入《古錢匯》中,直至民國十三年此錢再次出現時,根據其文字與制作方法,方始斷定它為真品,后被《歷代古錢圖說》收錄。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錢幣收藏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錢幣收藏愛好者遍及全國城鄉,一些流散民間的珍稀古錢幣不斷被發現,特別是在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中,許多古錢重見天日,其間不乏出譜新品。《中國錢幣》和一些地方錢幣雜志曾報道了一些出譜新品,如西夏大安通寶、篆書光定元寶、金代承安寶貨銀鋌、南宋關子鈔版、曾國藩湘軍使用的咸豐鈔票等。因此,經常發現一些出譜新品是很正常的。
出譜錢有較高的收藏與研究價值。一般來說,已見著錄的錢幣,多被前人研究并有定論,后人很難改變前人的觀點。而新發現的出譜錢則不然,它易引發收藏愛好者的研究興趣,促使其進一步去發掘,從而產生新的觀點。因此,出譜錢有佐證和補充歷史的作用。
另外,出譜錢對收藏投資者來說,有較大的保値功能,因為出譜錢具有新、奇、特、珍的特點,傳世稀少,會受到收藏者追捧。但出譜錢是可遇不可求的,收藏者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否則,就會給一些制假販假者以可乘之機。
對出譜錢的性質、歸屬、鑄地、年代等,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出譜錢的真偽問題也時常存在爭議,這是很正常的。錢幣的真偽鑒定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對出譜錢幣作出一個科學的結論,僅掌握一些錢幣理論知識還遠遠不夠,還必須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多接觸實物并進行對比,多與泉友切磋交流,在錢幣收藏與研究的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才能提高鑒定水平。從錢幣鑒定的難易程度來看,鑒定古幣最難,機制幣次之,紙幣較易。出譜錢因沒有圖樣對比,給鑒定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難度,但只要掌握了錢幣鑒定的基本方法,從出譜錢幣的質地、色澤、文字、圖案、制作、流通和使用磨損痕跡等方面來考證,還是可以確定出真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