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藏友阿貝一同去外地淘寶,在當地古玩市場發現兩枚“光緒通寶”(見圖)。該幣是背面為八卦圖形的大型官鑄銅錢,直徑44毫米,厚1.5毫米,包漿完好,應當是少見的美品。
阿貝告訴我,幾年前,他曾在鄉下用兩百元淘到過這樣的“光緒通寶”,后來被藏友以三千元的價格買走,至今令他后悔不已,如今再次相遇豈能錯過。而據我了解,光緒通寶是光緒年間(1875-1908)鑄,錢文楷書或楷兼隸、楷兼宋三體,背文滿、回文記局、紀年、記吉語、記批次等多種形式。加上阿貝的收藏經歷,我們認定此錢確為珍品。為了不讓兩枚“寶貝”溜走,我們決定每人買下一枚。
然而店主卻堅稱此錢非4000元不賣。最后在我們的軟磨硬泡之下,店主表示:他家里還有兩枚光緒通寶,品相還要略好一些,如果我們全買下就按3000元一枚的價格算。我和阿貝大喜,心想“兩年前的價格就已經三千元了,如今肯定升值不少。”于是我們當即答應了店主的條件。等店主派人取來家中的兩枚光緒通寶時,天色已黑。我和阿貝查看后,發現確實比前兩枚漂亮些。因時間緊迫,我們稍作鑒定便付款走人了。
等回到家中,一些藏友知道我們淘得“寶貝”的消息,紛紛前來祝賀。然而正當大家爭相賞玩時,一位藏友卻突然邊笑邊說:“走眼了吧,兩枚光緒通寶有一枚是贗品。”我立刻又認真看了一遍,其中一枚竟真是贗品,而且是店主家中所取的品相較好的那枚,我頓時傻了眼。本想通知阿貝,剛打通電話他卻先向我訴苦。原來我們的情況一樣,品相較好的那枚是贗品。
仔細分析,店主先是利用真品取得我們的信任,再利用低價讓我們得意忘形,然后趁晚上光線弱、時間緊的緣由,讓顧客落入更大的圈套中。收藏這門學問永遠都學不完,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交易過程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落入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