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淘出古錢幣 |
發布日期:10-09-26 08:30: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襄陽城 作者: |
20余年來,收藏了40余枚三國時期的古錢幣,其中絕大多數是從漢江底“淘”來的。昨日,收藏家熊新發告訴記者,漢江里的沙土層是一個天然的古錢幣博物館。 1988年的一天,熊新發在江邊散步時看到,附近沙場一名卸沙工人,手里拿著一枚生銹的銅幣。他仔細一瞧,發現是一枚三國時期蜀國發行的“直百五銖”,當即買下。 與工人閑聊,熊新發發現,凡是江邊卸沙的工人,家里都有很多古錢幣,而這些銅幣全都是從江底掏上來的。 此后,熊新發經常往江邊跑,20多年來,他收藏的古錢幣共有4000多種,數萬余枚,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珍貴的錢幣。 熊新發說,他查閱相關典籍發現,江底數米深的沙土層,埋藏有玉器、瓷器、銅幣等“寶貝”。古時候,逢大風大浪天氣,人們坐船過江時,擔心發生翻船事故,向水中扔下銅幣,收買河神。 昨日下午,在熊新發的古玩店里,他向記者展示了數十枚三國時期的古錢幣(如圖)。 熊新發說,三國時期,魏、蜀、吳共發行了10余種貨幣,其中吳國發行的“大泉五千”極其珍貴,目前全國只出土了幾枚,市值超過3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