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的標準化生產 |
發布日期:10-09-17 08:21: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嘉 泉 |
在中國古代,銅錢的鑄造均由范來鑄造,分別有陶范、石范和銅范。銅范由青銅鑄成,可以反復使用,提高了鑄錢的質量和效率。但是,銅范的制作比較復雜,銅質子范大都是用母范澆鑄而成,所謂“子范”,就是直接用來鑄錢的錢范,相仿于原來的錢范;所謂“母范”,就是制造錢范的“范”,即“錢模”。1975年,在內蒙古發現了燕國“一化”圜錢銅母范,1983年,在陜西臨潼發現秦國半兩錢銅母范。這些考古發現證明在戰國末期,用子母范鑄幣已經成為主流。子母范鑄錢工藝為統一錢幣形制奠定了基礎——如果全國只用一套母范來制作許多子范,錢幣就應該是統一形狀的。 銅質范范面光滑清潔,使用時在表面需涂上一層涂料,既可調節鑄錢時冷卻的時間,又可減輕高溫的金屬熔液對銅范的損傷程度,以延長銅范的使用壽命。發現的先秦銅子范有半兩錢范、“貝益”六化范、鬼臉錢范等等。漢至南北朝,五銖錢制的銅子范就更多了。陜西等地曾經發現戰國半兩、秦半兩和漢半兩、五銖等銅子范。銅母范亦陸續有所發現,如“貝益六化”范、“貝益四化”范、秦半兩范、漢半兩范、五銖錢范,還有王莽時期和南北朝時期的多種錢范。 但戰國時期燕國的“ 陽”方足布銅范,在錢幣界是公認的銅范鼻祖,極為罕見,在我國鑄幣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此銅范鑄造貨幣,最先在燕國登上歷史舞臺不是偶然的,是和燕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強大分不開的,而這一強大是燕昭王一手促成的,他建黃金臺招賢納士的策略名垂青史,他派樂毅攻下齊七十余城,幾乎滅亡齊國,并把貨幣文化擴至齊地,鑄出了泉界人人仰慕的齊明刀,這件銅范正是這一時代的標志產物,錢范字口清晰深邃,錢范容積綽約,可保鑄液豐滿。它不但揭示了戰國時期是燕國開了銅范鑄幣的先河,也反映了燕國當時在一些方面,確實領先于六國的事實,銅范的正式采用和推廣,極大地改善了錢幣鑄造工藝,加上嚴格的鑄后修整,銼磨,投諸行用的古錢既是百姓交易之必備媒介,又成為喜聞樂見的金屬工藝品。 然而,燕國最后還是被強秦所滅,這就說明,一事一時的領先是不足道的,只有長期全面的領先才是可貴的,況且,國家的興亡,也不能維系在個人或君王身上,總之,該枚銅范除了在貨幣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之外,關鍵是它是燕國當年雄踞北方幽燕地區、一度強大領先的一個鐵證。同時,該銅范研究收藏的價值也是極高的,因為它里面隱藏著冶煉、鑄造、歷史、地理、政治、經濟、金石書法、貨幣流通、科技藝術等諸多古老而未知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