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開泰 國盛民樂 |
發布日期:08-03-03 08:2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值二○○八年新春到來之際,筆者以三枚帶有“陽”字的方足布幣作稱為:三“陽”開泰,國盛民樂。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歡快祥和,更加美好。 方足布幣是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廣為流行的貨幣,在七國中主要由趙、魏、韓和燕等國鑄行,幣面文字多指當時的地名。拓圖中三枚方足布幣的文字由左至右為:安陽、平陽及宅陽,其中安陽、平陽方足布幣是趙國所鑄,宅陽方足布幣則是韓國的了!靶》阶悴家园碴、平陽和宅陽等地鑄造得最多,它們大概是當時的商業中心”(摘自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 筆者較偏愛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及環錢,這些貨幣大多都是當時鑄錢工匠用工具直接刻在泥范上后澆鑄而成,幣面大篆書寫一刀而就,隨意性頗強,因此,方足布幣上的同一地名文字的書寫或說版別,即使有成千上萬枚,也找不出一模一樣的文字書寫或版別。 方足布幣上的文字,簡潔明快,筆勢生動,其文字布局安排得虛實相倚,從外形到內涵都給人一種含蓄的對稱的美觀的感覺。拓圖左者安陽方足布幣,其安字的寶蓋頭照篆書應寫成“介”字樣,而這里的寶蓋頭左右兩豎卻借助于該布幣的中直紋和外廓上,真可謂妙極了。筆者還將此方足布幣給滬上一位知名古錢鑒定專家觀賞,他看后贊嘆道:“簡直稱得上美工師的杰作。” 方足布幣是從春秋時期的空首布幣逐漸發展而來,其幣身很薄,只有1毫米左右,個別甚至更薄,翻砂鑄件脆而易折斷或損壞。古人在鑄作這些貨幣時,除了早有掌握的冶煉技術和制造工藝之外,他們天才地在布幣身上做文章,如對布幣外形加廓,幣正面中間設直豎紋線條,而幣背面除中央也有直豎紋外,在其左右各有一條稍斜直紋線條,這樣,布幣既能牢固又美觀。倘若這些古老的貨幣,沒有如此良好因素,則有可能早已消失了。 盡管方足布幣等古老貨幣離開現在已有幾千年了,但是它們在中國貨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仍顯而易見的,于后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民國時期流通的硬幣上?梢姷椒阶悴紟诺挠白,今天,人們使用的人民幣中,也能赫然地透過部分紙幣看到這方足布幣的水印呢! |
上一篇:中國銀幣“狀元” |
下一篇:不可忽視銀輔幣收藏(吳偉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