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會場火爆初步鑒定光緒元寶是真樣幣 |
發布日期:07-02-05 09:2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寧波網訊 (見習記者周雁)2月3日,本報刊發了《周日銀幣鑒定邀您免費參加》的消息后,當日一上午商報熱線室就接到了200多個熱線電話,遠遠超出了我們計劃的30個名額,市民們紛紛來電要求報名參加本次活動。 七旬翁提前5小時趕來 昨天上午9點鐘,離下午2點鐘活動開始時間還有5個小時,一位年愈七旬的老者急切地來到了商報。他顫顫巍巍地從懷里掏出兩枚銀幣,要求做鑒定。老人說他在電話里沒有報上名,所以干脆一大早就從家里趕了過來。 下午1點鐘,離活動開始還有1個小時,已有30多名持寶者陸續趕到報社。到了下午1點半,鑒定現場已是人山人海。不少晚來的讀者別說是找座位,即使是找一個站的地方都很難。除了報名的30人外,很多沒報名,但也有鑒定需求的讀者紛紛趕來,現場100多人把會議室圍得水泄不通,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接二連三趕來的讀者。1點45分,我們邀請的3位專家———寧波錢幣學會副會長陳炳華、寧波錢幣學會理事朱忠華、浙江省收藏協會古玩委員會副主任賀濤趕到。現場的火爆情景讓3位專家也著實驚訝得連聲說“人實在是太多了”。下午2點,鑒定會在一片掌聲中熱鬧開始。 光緒元寶七二番版是真品 2月1日,本報刊登了《這兩枚銀幣值40萬?》的文章。昨天下午,這兩枚銀幣的主人張先生帶著它們也來到了我們鑒定會的現場。 負責為他做鑒定的是寧波錢幣學會副會長陳炳華先生。陳炳華接過他的兩枚銀幣,對著光亮處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后擦了擦銀幣表面,又反復摸著上面的花紋。最后陳炳華先生給出的結果是,大清銀幣(長須龍)的磨損比較嚴重,單從表面看一時還不能斷定其身份。 而另一枚光緒元寶(七二番版),陳炳華先生初步鑒定結果是真品。也就是說,張先生的這枚銀幣很可能就是清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鑄造的“光緒元寶七二番版”樣幣中的一枚,經濟價值極其可觀。 陳炳華說,從這枚銀幣的制作風格上來看,整體流暢、古樸;文字圖案很自然,沒有現代仿制的生硬感;銀幣表面的光澤呈現出自然光亮,與新制幣非常亮的色澤不同;外表的包漿手感均勻,風化程度比較一致,因此陳先生初步鑒定這枚銀幣為真品。 不過,他表示因為昨天鑒定條件有限,這個結果也只是非常初步的斷定,僅供參考。他還說,嚴格的鑒定除了用眼觀察之外,還必須對銀幣稱重,一般面值一元的真銀幣分量為26g,而且真銀幣在敲擊之下還會有非常清脆的余音。 張先生說,經過這次專家的鑒定他心里有了底,年后他將去上海聯系拍賣行,通過拍賣的形式將這枚銀幣出手。 -專家建議 地攤上錢幣最好不要買 鑒定會結束后,陳炳華、朱忠華和賀濤3位專家就錢幣收藏為市民做了知識講座。 陳炳華表示,錢幣收藏進入市場化運作后魚龍混雜,作為資深藏家,他表示一般地攤上的錢幣水分極大,因此不建議收藏者購買。浙江省收藏協會古玩委員會副主任賀濤給出的建議是, “真精稀缺”的藏品最有投資潛力。他說,上世紀90年代初機制幣市場曾全面上揚,但現在又已回落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當時許多被炒到高價的紀念幣現在的經濟價值都不高。單從投資來講,市場的變數是很大的,但若藏品符合“真精稀缺”的四字標準,那么無論市場怎么變化,藏品都具有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祖傳銀幣市價 大家最為關心 昨天來鑒定會的市民基本上不是收藏者,他們手頭上的銀幣大都是祖傳下來的,想通過專家鑒定了解銀幣目前的市價。30多枚銀幣全是贗品 市民張女士說,她的幾枚光緒元寶是外婆一輩傳下來的。家里沒有別的古董,她想把這些東西當做傳家寶傳給自己的子孫,但是又不知道東西的價值大小,想通過專家鑒定給個說法。王先生也說,他有幾個乾隆時期的銅錢,是上輩留下來的。因為是老人家的舊東西,他一直看得很重,希望通過這次專家鑒定能得到一個準確的估價。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先生這次帶來了30多個銀幣,說是這些都是從他父親手里傳下來的。寧波錢幣學會理事朱忠華先生聽了他的介紹,拿出放大鏡認真地將這30多枚銀幣一一作了驗證。但讓老人失望的是,經過專家的鑒定,這一袋銀幣竟然全是贗品。朱忠華解釋說,這些銀幣制作工藝相當粗糙,沒有收藏價值。 每枚真銀幣市價200元 昨天也有比較高興的持寶者。市民韓濟平昨天帶了四五枚銀幣尋求鑒定。朱忠華仔細端詳后得出結論,貨色全是真的,市價每枚在200元左右。韓濟平笑笑說,盡管銀幣的總價值不高,但畢竟是家里傳下來的,經過鑒定得知是真貨,心就定了。 見習記者周雁 |
上一篇:3萬元 龍版銀幣賣出天價 |
下一篇:“大定通寶”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