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通寶”探源 |
發布日期:07-02-09 09: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薛延齡 2007.2.8 ...中國商報網站 打開集幣夾,有一枚形制、錢文風格別致的古錢,一看就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這枚錢便是距今800多前金朝鑄幣“大定通寶”。 《簡明古錢辭典》云:“此錢制作異常精湛,楷書,錢文仿瘦金體,俊逸秀美,內外廓整肅峻俏,系我國古錢佳品中之佼佼者。”金代文學家元好問亦對金世宗漢書錢文造詣大加贊許,有“承平舊物霓裳譜,寶氣輝煌映千古”之句。從古至今,這枚錢被泉界譽為美泉,受到廣大錢幣愛好者的青睞。 這枚錢就誕生在古代名城──代州。明《山西通志》中稱:“‘大定通寶’獨出山西代州”。這是有史以來歷朝歷代迄今發現的在忻州地區惟一的一次鑄錢。 金朝是兩宋時期我國境內女真族建立的政權,行政120年(1115年至1234年),金世宗完顏雍(1123年至1189年)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國號“大定”。大定十八年,在代州(今代縣)設立阜通監鑄錢,錢名“大定通寶”,是金朝繼“正隆通寶”之后的第二次鑄錢了。 史書上有一段金世宗鑄“大定通寶”的故事。 公元1178年,金世宗命震武軍節度使李天吉、保德軍知事高季松為正副監監鑄,因二人疏于職守,監管不力,鑄錢不佳,“斑駁黑澀”,被金世宗怒斥,削官職兩級,杖高季松八十。后改令工部郎中張大節、吏部員外郎麻王圭監鑄。大定二十年阜通監一員正五品,以節度使兼領,設副一員正六品,以州同知兼領,設一員正七品以觀察判官兼領,設勾當官二員從八品給銀牌,命副監及承輪流經理。新鑄之錢質地精良,邊廓整肅,勝過金海陵王完顏亮公元1157年所鑄“正隆通寶”,受到金世宗的贊賞。《代州志·金石志》記載中也說:“代州之監至令宰相監鑄,故其錢獨精好。”據考證,金所置代州阜通監舊址就在今代縣城西大街武君廟內,大定錢停鑄后才改建為武君廟的,此廟是祭祀戰國時期名將李牧而設置的。鑄錢的場地則在縣城西北街城隍廟后馮家西花園北側,占地面積百余畝,據附近居民延傳,過去這里存有大堆廢渣,后來夷為平地改建民房時,仍可見到鑄錢的鉛鍋碎片和爐渣殘留,可惜這些歷史遺亦已被人們隨意破壞,只能傳言了。 古時代州開采過銅礦。大定錢的銅源就來之于代縣南山的張仙堡一帶。現在還能看到銅窯溝內殘存的廢礦井,出土過曾開礦用的镢頭,照明用的燈盞等物。 “大定通寶”共鑄行10余年時間,鑄錢最多的時期是在大定二十九年前后,每年鑄錢達14萬貫之多,接近南宋時期的鑄數。 但是,由于官府投資不足,采礦、運礦財力不支,便強令鄉民攤款補償,官吏也借機大肆勒索。同時,銅源貧乏,官府迫使鄉民毀掉銅器補頂。阜通監歲耗錢80萬貫,而歲收入僅為14萬貫,國庫虧損,難以維持,終于在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停鑄。 “大定通寶”錢文直讀,背分無文、穿上下分別銘“申”、“酉”字樣以及星月紋等數種,“申”、“酉”釋為地支紀年,亦有按陰陽五行說解釋的。“申”、“酉”為金以昭示金國者,傳世以“酉”為最佳美。一般小平錢徑2.5厘米,重3.5克,折二闊沿徑約3厘米,重9克左右。大定錢銅色泛白,傳含微銀,尤以折二為甚。 《代州志·金石志》說:“世宗十八年代州立監鑄錢,文曰大定通寶……史謂其料微用銀作,乃 也,古錢之精者燒之皆可得,質類水銀。” 者,即今之錫鉛合金,非銀。 金滅北宋,徽欽二帝被俘受辱,死于非命,這是歷史事實,徽宗趙佶臨終曾寫下許多悔恨、凄涼的詩句:“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欽宗趙桓死得更慘,被俘后,亂馬踩死。如此深重的家仇國恨,為什么金世宗在鑄“大定通寶”時還采用仿宋徽宗“瘦金體”錢文呢?原來金世宗愛好書法,對漢書情有獨鐘,寫得也很好,其孫完顏景稱帝后,是為章宗,尊孔讀經,置弘文院,譯寫經書,下令將女真字直譯漢文,喜好漢文化,遍搜圖籍及名人書畫。章宗更擅長書法,尤工漢書,效彷宋徽宗“瘦金體”,能詩歌,被譽為“帝王知音律”者第一人。金章宗如此酷愛書法,效仿瘦金體,亦受其母親的影響。據說,章宗之母是宋徽宗某公主之女,自幼教其漢書章法。他還學習宋徽宗的花鳥墨竹,大量收集宋代書畫名品,他為顧愷之《女史箴圖卷》所題的跋,就是仿瘦金體,被后人津津樂道。 “大定通寶”錢,鑄造時間短,鑄量少,歷經滄桑,已存世極罕,紀年“申”、“酉”錢更少,折二錢已鳳毛麟角,不得一見。大定錢的探索與研究,對了解古代代州的社會經濟狀況,銅礦來源、冶煉情況的進一步考證,以及大定錢鑄造的形制、工藝、錢文書法的賞析,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上一篇:鑒定會場火爆初步鑒定光緒元寶是真樣幣 |
下一篇:蘇維埃伍元 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