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僅次于“袁大頭”的“船洋”銀幣 |
發布日期:06-11-06 09:3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集郵報 吳偉忠 “船洋”是國民政府在上世紀30年代鑄造的海洋帆船圖案銀幣的俗稱。在我國近代發行的上千種老銀幣中,其影響僅次于“袁大頭”銀幣。 1933年3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布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分鑄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收歸于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并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定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一種新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據查閱有關資料獲悉,民國二十二年“船洋”幣鑄量為2806萬枚,民國二十三年幣鑄量為7046萬枚,這樣的鑄造量在當年是相當大的。“船洋”幣設計新穎,鑄工精湛,重量為26.69克,成色88%,含純銀達23.49克。“船洋”幣是以銀元為本位的貨幣,當年一投放市場,就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船洋”幣的正面圖案是孫中山先生側身像,上環有“中華民國二十二年”或“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字樣;背面圖案是海面上一艘由東向西行駛的雙桅船,船帆兩側有“壹元”面值字樣。 目前,我國國內錢幣交易市場里也常見有“船洋”銀幣出售,這類老銀幣由于從沒經過錢幣市場炒作,價格相對較穩定。目前,民國二十二年“船洋”幣市價約90元,民國二十三年“船洋”幣市價約70多元,該價格僅與一般中檔流通紀念金屬幣的價格相仿。“船洋”幣盡管當年鑄造量較大,但經過七十多年的市場損耗,其實際存世數量已不是很多了。因此,在目前這樣的價位上買入這兩種銀幣,還是物有所值的。 此外,還有一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船洋”,這是民國二十一年的試鑄幣,該幣與普通“船洋”的區別是船的上空有三只展翅飛翔的海鷗,船的右側有旭日東升,故俗稱該幣為“三鳥幣”,現該幣的存世量很稀少,錢幣市場里也極罕見,其市場參考價約在4500元左右,是我國近代老銀幣中較為珍貴的品種之一。 |
上一篇:臆測種種的“續銖”錢 |
下一篇:清代的大錢與小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