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測種種的“續銖”錢 |
發布日期:06-11-04 15:1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崔藝民 ![]() 有幾種古代錢幣,在歷史上是否真實的存在過?它們究竟鑄造于哪個年代?流通的地域和時間以及用途、性質等諸多問題,成為泉界一直爭論的問題,“續銖”錢就是其中之一。 對泉學界極有影響的南宋洪遵編纂的《泉志》一書中就有這種“續銖”錢的記載,并有實物拓片加以佐證。 著名的泉學家戴葆庭在他編著的《珍泉集拓》上也刊有此品,并且還引證說“續銖”錢曾在1930年出土于家鄉紹興柯山下他外祖家的所在地,夾雜在五銖錢中,黑水銀錆,帶硬綠塊。從他描述出土的情況看,可以肯定在歷史上確有此錢,接著他又對此錢作了明晰的推斷:“此錢應鑄于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六年(即公元41年),罷鑄王莽貨泉之后,復鑄五銖錢前的試鑄品,無疑可寶也。” 有的人則持反對意見,認為中國現有的史料及貨幣通史上均無此錢的記載,可能是后人的一種臆造品,僅用拓片印證,不足取信也。 但也有人根據兩晉、南北朝曾廣泛使用“續命”一詞的情況,如有“續命”之說等等,認為續銖錢就是當時的“續命錢”,并認為它不屬于流通貨幣,只是一種民間的厭勝錢(即花錢類),用于相互饋贈,以示慶賀來表達吉安長壽崇敬之意。 《古錢幣圖解》一書中第33頁也寫道:“據《廣異記》載,每至端午及佳節,悉有續命物饋送,所以續銖確有可能為節慶時饋送之物,亦即后世長命百歲,長命富貴錢之濫觴。”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這無疑又給“續銖”錢增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 筆者曾于1984年洛陽出差時,在老城舊貨市場上一串五銖錢中偶得此錢,有明顯的錢文“續銖”二字,素背,通體帶有出土的生坑銹斑,此錢直徑25毫米,穿徑10毫米,厚1.5毫米,重2.8克。現附上實物圖片,供專家和泉友掌眼鑒評,以求溯源探真。 |
上一篇:構思奇妙的“反清復明”佩幣 |
下一篇:影響僅次于“袁大頭”的“船洋”銀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