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洋銀元三年價格升10倍 |
比如1992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紀念幣(第一組)的1公斤銀幣,發行量才50套,價格從當年的32000元飛漲到現在的300萬元。 廣東粵寶錢幣中心的甄泳葒先生認為,對于老銀元來說,品相因素與存世量同樣重要。比如說“袁大頭”,民國初年是市場流通的普通貨幣,發行量很大,到了2012年,普通品相的“袁大頭”也就一兩千元;但如果被美國權威錢幣鑒定機構檢測后定為“66級”(頂級)的“袁大頭”,市場交易價格達到了30萬元以上。 鑒別貼士 銀幣看厚度 銀元聽響聲 新銀幣的鑒別相對容易。普通藏家淘貨的時候,可觀察其側立面,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銀幣,厚度一般在0.2~0.55厘米間,如果小于0.2厘米或大于0.6厘米,可以斷定為假貨。購買時可攜帶真幣加以對比。 再者,造假銀幣圖案經常朝兩個極端發展。多數造假品的圖案粗制濫造,生肖圖案線條剛硬、缺少柔韌性,人物圖形呆板生硬,風景圖案少了筆畫。另外一種極端則是,制作圖案過于精細,比真銀幣的圖案還要筆畫多。藏家只要在家時多做功課,就可以一眼看出造假品。 而對于老銀元,首先是要鑒別是否為真銀子制作,主要是聽聲音。敲擊真銀元,有音樂質感響聲發出,清晰悅耳,高低適中;而銅制假銀元聲音尖脆有哨聲,鉛制假銀元聲音沉悶厚重。 確定了是白銀制作的,可主要在花紋、滾邊上下工夫鑒別。中國近代機制幣的防偽方法,早期主要是采用翻鑄法,在機制幣上鑄制細小的特殊標記或暗記,致使偽造者采用翻鑄法偽造時原幣上細小的特殊標記無法達到清晰的程度,從而達到防止偽造的目的。 此外,在錢幣的邊部增加一道滾齒花邊的工序,使機制幣邊緣有一道細微的齒邊或花紋,偽幣在翻鑄時細齒或花紋難以達到清晰的程度。如江蘇省造光緒元寶銅元就使用滾花邊的方法進行防偽。藏家要做足功課后才能慧眼識寶,否則還是拿到專業錢幣市場上用儀器鑒別比較“靠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