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枚元武宗時期珍稀錢幣鑒賞 |
發(fā)布日期:13-01-17 09:15:0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遼寧 葉柏光 |
“至大通寶”及“大元通寶”錢。仍用至元鈔和中統(tǒng)鈔。
詔曰:“我世祖皇帝,參酌古今,立中統(tǒng)、至元鈔法,天下流行。公私蒙利五十年,于茲比者。尚書省不究利病,率意變更,既創(chuàng)至大銀鈔又鑄大元、至大銅錢,鈔以倍數(shù)太多,輕重失宜,錢以鼓鑄弗給,新舊資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 爰咨廷議,允協(xié)輿言皆愿變通,以復舊制。其罷資國院及各處泉貨監(jiān)、提舉司。買賣銅器聽民自便。應尚書省已發(fā)各處鈔本及至大銅錢截日封貯,民間行使者赴行用庫倒換。” 在這里筆者向各位泉友介紹四枚元武宗至大三年鑄造的青銅錢幣,這幾種錢幣就是剛剛鑄出發(fā)行未及一年,就遭到罷鑄和封貯的青銅錢幣。這是筆者花費近三十年的時間陸續(xù)收藏的。 一、 “至大通寶”折二錢(漢字楷書)(圖1)。錢文漢字楷書。直徑28毫米、厚度2毫米、重量6克。其形制具有金代“大定通寶”錢之遺風。文字書寫流暢、秀麗,鑄造規(guī)范整潔。“至大通寶”折二錢屬于試鑄錢,沒有發(fā)行和流通,是元代青銅錢幣的珍稀品。 二、 “大元通寶”折十錢(八思巴文,背上“宜”字錢)(圖2)。著名錢幣學者孫仲匯先生在《古錢幣圖解》一書的第63頁上曾提到此錢:“‘大元通寶’版別很多,且大小厚薄不均,又有背上陽文‘宜’字者,僅見一枚。”可見孫仲匯先生見過此版式錢幣,可惜沒有提供圖片和拓片,以至于使人無法知曉其廬山真面目。筆者收藏的這枚背上陽文“宜”字錢,生坑出土,銹片堅硬,背郭深竣,文字清晰。此錢直徑40毫米、厚度4毫米、重量20克。此類錢幣的背面圖案多有所變化,除光背者以外,還有背四出、四蛙、四花等等。 三、 “大元國寶”折十錢(漢字篆書,光背)(圖3)。“大元國寶”折十錢(光背)此錢錢文漢字篆書字體規(guī)整秀美,頗具金代“泰和重寶”篆書錢的風韻。此錢直徑46.8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18克。此類錢幣另有背上雙龍戲珠圖案者和“至大”兩字者,光背者不多見。華光譜的《中國古錢大集》錄入的唯一光背者是鉛質(zhì)雕母。 四、 “大元國寶”小平錢(漢字篆書)(圖4)。錢文直讀,漢字篆書。生坑出土之品。目前所見各類譜錄均未記載,屬于出譜的創(chuàng)見品。此錢完全是“大元國寶”篆書折十錢的濃縮精華版。應該屬于元代青銅鑄幣的精華,同時代表了元代青銅鑄幣的巔峰之作。 得此四枚元代青銅錢幣頗感愜意,閑暇之余,飲茶品泉,據(jù)典考疑,其樂無窮。草成拙文,今借貴刊一角發(fā)表出來,與泉友們共賞同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