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美商代鑄的方足布圖鋁幣 |
發布日期:12-02-05 08:47: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鐘成華 |
圖1 圖2 抗戰時期,眾多金屬都被造為軍用武器裝備,從而導致原材料異常緊缺。國民黨中央銀行因應時勢,一改以往輔幣用銅、鎳等合金鑄造,嘗試使用鋁材鑄造輔幣。 1940年1月29日,受中央造幣廠委托,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與美商北極公司簽訂代鑄方足布圖1分、5分鋁質輔幣共1500萬枚合同。其中1分面額900萬枚,占代鑄幣的60%;5分面額600萬枚,占代鑄幣的40%。按合同規定:幣材款為美金9500元,以美金預付;代鑄費為國幣65625元,以國幣支付,預付總額的20%。為此,中央造幣廠便委托中央銀行上海分行以當地是日黑市價代購美金9500元,并連同代鑄費20%預付款國幣13125元先墊付給美商北極公司,之后再由中央造幣廠歸還上海分行。鋁質輔幣交付后,仍由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代分配各中外銀行。 方足布圖1分鋁質輔幣(圖1),幣邊光滑,幣面銘“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和“壹分”字樣,幣緣有95顆圓珠環飾,幣背在95顆環珠中央是方足布圖,直徑16毫米,幣厚1.1毫米,重量0.6克;方足布圖5分鋁質輔幣(圖2),幣邊光滑。正面有“中華民國二十九年”與“伍分”字樣,幣緣以40個相連的“卐”字環飾,背面在40個相連的“卐”字環繞中有方足布圖,直徑20毫米,幣厚1.2毫米,重量1.1克。1940年4月14日,國民黨中央銀行正式發行鋁質輔幣。首次發行流通的1分鋁幣為750萬枚,5分鋁幣為450萬枚。 由于戰時美金價格波動較大,資料顯示,上海當時美金黑市價是1美元兌換國幣16.67元左右。1940年5月3日,中央造幣廠在呈財政部一文中寫到:“此次鼓鑄鋁幣,原系試辦性質,時間之久暫,又未敢臆斷,隨時有停頓之可能。查一分鋁幣原料價值,每萬枚美金七元二十五分,以現下上海匯市,國幣每百元合美金六元,折合國幣時,原料一項已超過面值。五分鋁幣,以現在匯市計價雖尚不到二分,加上印鑄費亦在二分以上,所得之盈余僅能補償一分之虧耗”(《財政部檔》)。 第一批方足布圖鋁質輔幣發行后,因其新穎輕便、易于攜帶,市場普遍樂于接受。但因鑄量有限,在市面上流通甚少。 為了滿足市場流通需要,同時達到逐步回收銅質金屬幣以作他用目的,1940年6月24日,中央造幣廠再次委托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與美商北極公司簽訂續鑄方足布圖鋁質輔幣一萬萬枚。 隨著法幣不斷貶值,方足布圖鋁質輔幣成了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