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崇禎”充滿收藏魅力 |
發布日期:10-03-12 08:43: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武 越 |
崇禎通寶背“跑馬”錢,鑄于明崇禎天啟七年,即公元1627年。該幣背穿口下鑄一奔馬,其“馬頭高昂、馬尾高翹、四蹄飛揚”作奔跑狀。泉界俗稱“跑馬崇禎”,其“奔馬”之義,民間傳說有三,一是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稱李闖王,闖字是門中有馬,“跑馬崇禎”就是李自成騎馬攻破紫禁城的前兆。二是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跑馬崇禎”就是讓崇禎帝騎馬快跑,可惜跑得太慢,崇禎帝還是命喪煤山。三是南明福王不理朝政,鳳陽總督馬士英獨攬朝綱,陷害忠良,“跑馬崇禎”暗指奸臣馬士英斷送了整個明朝江山。還有一種說法,崇禎十五年為壬午,世稱“午馬”,崇禎奔馬紋在穿下,與穿上天干穿下地支相合,因此,跑馬崇禎乃是生肖紀年錢。 傳說終歸傳說,雖然洋溢著勞動者的幽默,但也和歷史事件巧合,種種原因讓“跑馬崇禎”充滿收藏魅力,從而導致市場上偽品多多。真泉多為示禎,且文字規矩,錢體較薄。跑馬錢的馬分為大馬和小馬、背上星下馬三個大版別。目前,錢幣收藏界已對崇禎跑馬錢形成兩點共識,其一,確定為崇禎年間南京所鑄;其二,跑馬錢為流通錢,而非厭勝之品。 由于跑馬崇禎的特殊性,在諸多言及和研究的文章中,無不提及“一馬亂天下”之讖。查閱眾多的明史典籍資料,均不見相關的記述,而當時類似的一些謠言卻多處有載。民間有一聯曰:“自成不成,福王無福,兩下皆非真主,北人用牛,南人用馬,一般俱是畜生”。其中牛乃是指李自成的軍師牛金星,馬即馬士英。不過有關明末的一馬亂天下的讖語,推論只能是產生在明朝以后的時間里,多半是后人對前朝異樣錢幣的借題發揮。 那么,何以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的圖案錢幣呢?根據科學考古資料,可以斷定跑馬崇禎錢鑄造于南京地區。明朝初立,以南京為都城。雖然永樂時遷都北京,但仍以南京為留都,并且仍舊設立不少屬中央一級的權力機構。其中如南太仆寺,即是管理天下馬匹的中央機構。有明一代對于馬匹的管理非常嚴格,當時的邊貿場所即稱馬市。跑馬崇禎錢是否為南太仆寺的一時之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定論。 崇禎跑馬錢常見江南一帶石灰坑,其坑口令其幣面布有白灰包漿,亦為泉家所愛。近來皋城出現一批明錢,此枚“跑馬崇禎”便是筆者朋友的藏品,借此泉也讓大家一起欣賞這種錢幣混亂的末世時代無意之中留給今人的神奇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