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大觀通寶折十,2011年12月20日結標價格為3885元圖二:2008年~2014年大觀通寶折十價格列表圖三:2008年~2014年大觀通寶價格趨勢圖(與圖二對應)
2008年11月,施工隊在陜西韓城潘樂村偶然間發現一處古墓,墓室主人身份顯赫,但墓室整體不過十平米,并無棺槨也無陪葬,僅一張石床,三面墻上有著精美的壁畫。對于墓室的年代,考古學家無從下手,原因在于此墓與我國古代墓葬風格大相徑庭。正當考古學者搔首踟躕之時,意外的發現幾枚“熙寧元寶”,這使此次考古行動拉出了一條清晰的線索。
以上故事中,古錢幣充當著“鑰匙”的角色,考古學家雖然打開了墓室的大門,卻難以打開研究的大門,古錢上的文字是最能直觀體現時代的符號。
中國歷史文化深厚,藝術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藏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年代、質地、存世、藝術性等幾個方面,其中“年代”應為最基礎的要領。而古錢幣(尤其年號錢)是年代最直觀的的載體。
古錢對于歷史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年號文字上,字體上的變化也為我國文化傳承提供了依據。文字的演變過程在其他收藏品中很難察覺,在古錢上卻不然,先秦錢幣之所以深被泉友喜愛,一個原因就在于錢文古篆多姿。先秦各國文字雖已失傳,卻在古錢上永遠紀錄了下來。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興起第三次收藏浪潮,古錢幣的價值就在不斷走高。雖然有漲有跌,但整體看來,價格已翻至數十倍。僅從2004年大觀通寶折十僅50元左右到現在品相較好的已超千元這一事實即可得知。古錢幣以其精小的身材,深厚的底蘊一躍成為了收藏品中不容小覷的一員,文化價值及收藏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大體而言,古錢幣的價格更能為大眾所接受。因其存世量不同,收藏價值靈活多變,符合投資理財的基本條件。對于中檔以上古錢幣,升值潛力很大。
在2009年至2011年井噴式的行情態勢過去之后,古錢幣價值現已陸續回歸理性,并且還在緩慢上升。古錢幣因近些年來收藏者不斷增多,對古錢幣知識儲備的不斷積累,古錢幣收藏自然也會理性發展。這是健康的正能量推動前進的結果。
華夏古泉網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時間,積累了25萬條古錢幣拍賣成交紀錄及圖片存檔,近4萬張古錢幣的精選圖庫,累計已超過550萬次的訪問量。泉友欲知古錢幣行情的過去與現狀,在華夏古泉網可盡收眼底。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華夏古泉網已將傳統行業與現代通訊技術相結合,應用最新的微信平臺為泉友搭建了例如拍品歷史成交價格查詢功能、評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