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大背景:文交所上郵票是一場革命 |
發布日期:14-03-17 09:34: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劉志明 |
——《中國郵票市場啟示錄29》 破天荒,郵票這老東西突然間有了新路徑:可以上文交所買賣。 文交所?何許人也? 文交所不是人,是個文化經紀機構。大名叫文化產權交易所。百度一下得出:“文交所是文化產權交易所的簡稱。文交所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相關權利流轉、藝術品等交易活動的服務工作,為文化領域的權益流轉、對接提供全面、規范的市場平臺。” 我對這個定義的理解是: 1、“文交所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相關權利流轉、藝術品等交易活動”——那么郵票,就是真正從屬于文化產業了,對吧?如果郵票能上文交所,就是國家政府對郵票文化產業屬性的確認,是嗎? 2、“服務工作”——文交所的工作本質,是服務。服務業,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頭戲。加快服務業、服務貿易的發展,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的健康走向至關重要。 3、“文化領域的權益流轉、對接”——就是倒郵票吧?讓郵票流轉起來,讓郵票的賣方與買方實現“流轉與對接”,并且“提供全面、規范的市場平臺”——這可不得了,因為郵票這個市場有始以來就沒有“規范”過! 如果筆者這樣的理解還算正確,那么請往下看: 1、郵票破天荒的成為“正統”的被官方肯定的“文化產業”, 從此再也不會被政府打壓+郵政放貨而半夜里驚出后脊梁骨一下子冷汗了。 2、郵票持有者破天荒的由“郵票販子”搖身一變而為“郵票文化產品持有者”和“郵票文化產業投資人”,這個史上最漂亮的轉身——開始于南交所成立的那一天。今后的某一天,當東方鶴、曲秀峰們和馬未都、王剛、趙忠祥們同樣出現在電*視臺,以又在投資專家的身份登上大雅之堂,這不是翻天覆地、頂天立地和出人頭地的大變化嗎? 3、郵票經營者破天荒的從馬甸那骯臟的、混亂的、低級的市場大棚走上了財富的星光大道。他們被請進上流社會的大會堂、大賓館、大場面去參與大事件的郵是。因為他們的身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原來一群捂郵票賭輸贏的土匪、土憋和土豪金們,現在成了“文化產權擁有者、交易人和投資專家”。 文交所,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這個市場上多年來的瓶頸問題: 1、場外大資金能否進來的問題。 2、郵票交割的技術性難題。 3、場外的新人不敢進來、進來出不去、出去了不再來的困擾。 文交所,因此能夠、可以、可能獲得以下突破: 1、融資平臺。以金融資本導入社會零散資金,形成可以將郵票市場買翻天的巨大資本集聚和寡頭。 2、交易平臺。實現“內、外行”的歷史**融。將郵票集藏的專業性與大眾化投資相結合,在雅俗共賞中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