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J8勝利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郵票 |
發布日期:12-06-29 08:52:1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這套郵票是在1976年2月20 日發行的,是在“勝利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郵票”后立即發行的,以此來慶祝我國在經濟建設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在1979年國慶招待會上,葉劍英指出: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文革結束,當時我國的國民經濟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在今天看來,這套郵票有著巨大的歷史背景。 這套郵票開創了我國J字頭郵票發行之最,全套郵票達到16枚之多,在J字頭郵票發行歷史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第四個五年計劃在1970年-1975年實施,其計劃指標是:工業增長速度平均每年要達到12.5%,1975年鋼產量要達到3500-4000萬噸,平均每年增長15-18.1%,煤達到4-4.3億噸,原油為7000-10000萬噸,5年財政收入為4000億元,糧食6000億-6500億斤,棉花6500萬-7000萬擔,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為1200-1300億元。 “四五”計劃開始執行后,就遭到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干擾破壞, “四五”計劃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標,導致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國民經濟出現了 “三個突破”的嚴重失控現象:職工人數突破5000萬,工資支出突破300億元,糧食銷售量突破4000萬噸。 1973年,中共中央兩次修改“四五”計劃的高指標:工業總產值由4000億元下降到3300億元,工業年平均增長速度從12.8%下調到7.7%…… 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國計劃會議召開。會議重點討論了1970年計劃和第四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1973年7月1日,國家計委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對“四五”計劃提出的意見,擬訂了“四五”經過綱要(修正案)。其中指出,由于林彪反黨集團的干擾破壞,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修正案”中主要修改的部分:適當改變了以備戰和三線建設為中心的經濟建設思想,提出有重點建設內地戰略后方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沿海工業基地的生產潛力,并且適當發展;把發展農業放在第一位;把鋼鐵的品種、質量放在第一位;經濟協作區由10個改為6個。同時,還對一些計劃指標進行了調整。但是,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對計劃不可能實行有力的調整措施。“四五”期間,國民經濟主要比例嚴重失調,經濟效益不斷下降,人民生活問題積累成堆。經修訂的“四五”計劃綱要規定的主要經濟指標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計劃。 1974年10月,毛澤東提出:“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也是全國人民的普遍要求和愿望,而如何才能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正是要對上述問題作出較為明確的回答。 這套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