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編號票選題的變化之迷) |
發布日期:11-11-05 08:51: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對新中國的了解,增進對中國人民的感情,同時又可以為國家創收外匯,何樂而不為?粟裕最后明確指示,以交通部的名義寫一個恢復出口郵票和集郵業務的報告。此后粟裕三次派人到郵政總局督促落實恢復郵票出口和集郵業務工作。1972年元旦“中國郵票出口公司”開業,當年就與32個國家和地區恢復郵票經營業務,出口新中國郵票一千多萬枚。郵票出口業務的恢復和不斷紅火,為編號票題材的多樣化提供了新的理由和動力,“乒乓外交”和“熊貓外交”登上方寸就更理直氣壯了。 (四)1970年1月1日,新的郵政總局正式成立,原郵電部政治部主任朱春和擔任了交通部副部長兼郵政總局局長,李洪義任副局長。新班子立即發函從湖北陽新“五七”干校調回原郵票發行局副局長宋興民分管郵票工作,由原北京郵票廠副廠長倪貫一負責郵票設計組,可謂“老將上陣,一個頂倆”。設計組原只剩張克讓、楊白子和李大瑋三人,很快又有李印清、張源、程傳理、許彥博和吳建坤等五人調入,設計力量得到大大加強。1972年12月9日,交通部報請國務院批準,成立交通部郵票發行局,郵票設計和發行機構由北京郵票廠劃歸郵票發行局,從而使郵票工作不斷走向正軌,被閑置被下放的郵票設計人員長期受壓抑的創作熱情有了發揮的可能。 (五)郵票審批權的下放和交通部領導的膽略 文革中郵票審批程序幾經變動,初期是由郵電部黨委審批,然后報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批準,同時抄報中共中央宣傳部。當中宣部和工交政治部癱瘓之后,由中央文革取而代之。1968年7月開始,凡是不屬于重大題材的郵票,由郵電部軍管會審批。郵政總局劃歸交通部后,由交通部上報國務院,先后由國務院文化組和業務組審批。1972年5月4日,國務院業務組副組長華國鋒在審批《講話30周年》紀念郵票時,簽署:“經與先念、登奎同志研究,紀念郵票發行由交通部負責人審批即可,以后不必再報批!蓖耆莆樟肃]票審批權的交通部領導立即有了動作:1972年秋冬,一位副部長提議要在《熊貓》郵票設計時保留畫家吳作人的題字和印鑒;1973年3月18日,朱春和同志在傳達交通部黨的核心小組會議決定發行《全國美展作品選》,設計人員為此選出并設計八枚兩組。雖然最后只發行了第一組的頭三枚(即《中國婦女》),而一枚水彩的《女醫生》和第二組的四枚套色木刻未果,但不甘平庸的思路和作為將永遠留錄這千秋功過的方寸里。 “編號票”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是在種種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制約的情形下體現的藝術創造,因而尤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