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編號票選題的變化之迷) |
發布日期:11-11-05 08:51: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郵、電分家,郵政總局與鐵道部、交通部合并,國務院業務組成員粟裕受周恩來的委托,分管新的交通部。1970年2月15日至3月2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擬訂了1970年國民經濟計劃和第四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這樣的會議在文革爆發后是第一次,周恩來順著穩定文革既定格局的意圖,苦心孤詣發展生產,盡可能減少文革動亂帶來的禍損,使1970年的經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郵政總局劃歸交通部使得新的郵票志號——編號票贏得了破土而出的契機。經濟建設的暫時復蘇使得工業題材的郵票選題躍躍欲試。 (二)敬愛的周總理接二連三直接過問、親自關心郵票工作。 1969年6月12日,根據的批示,中共中央發文,要求在宣傳形象時,“不要追求形式,要講究實效”。1970年9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明確指示:“郵票上不要再印毛主席像、語錄、指示和詩詞”。這一重要指示進一步遏止紅海洋泛濫的勢頭,也為郵票題材的多樣化開了綠燈。接著在1971年4—5月間,粟裕親臨交通部,傳達周恩來對《建黨五十周年》郵票的意見:黨的五十周年要加強宣傳,郵票要印國際郵資面值,使來華國際友人能貼用黨的五十周年郵票寄信,也起到宣傳作用。這便是“編號17——首都天安門”郵票標出22分面值的直接原因。“九一三”事件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周總理在日理萬機之中親自審定了由張克讓設計的《亞非乒乓球友好邀請賽》四枚郵票的圖稿,使這套色彩豐富,熱情洋溢的郵票得到了首肯。 (三)粟裕同志領導并實施郵票出口業務的恢復 1968年7月1日郵電部軍管會在王府井開辦了一個“中國人民郵票服務部”,出售文革以來的郵票。1968年9月27日江青在中央宣傳會議上突然發難,大罵道:“在北京王府井的集郵公司,是外國人搞特務活動的場所,以集郵為掩護,交換情報,你們要立即停止營業!”迫于江青的威,1969年2月我國對內對外的集郵業務被徹底取消。1971年6月初,粟裕在聽取郵政工作匯報。當郵政總局的負責人之一燕鼎談到我國集郵業務取消后,國內外反映強烈,集郵愛好者紛紛來信,,許多僑胞和外國朋友來信索要中國郵票,不少人寄來外幣要求購買中國郵票。粟裕當即指出,集郵本是一項群眾性非常廣泛的活動,在國外,從老頭、老太太到娃娃都很喜歡集郵,他們希望得到一枚新中國的郵票。我們停辦集郵業務,違背了集郵愛好者的愿望,人家當然有意見。粟裕還說,開辦集郵業務,恢復出口郵票,可以擴大新中國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影響,外國人和僑胞可以從方寸郵票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