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1997年與2007年港澳郵票行情啟示錄 |
發布日期:10-03-25 08:46: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瑯琊海曲 |
而香港這個相當于大陸60億枚的型張,最遲在07年還以面值9折的收購價不限量收購(人民幣升值前,升值后8折)。我們不禁在想,如果大陸發行60億的型張,會打幾折?有沒有人不限量收購?這個數量是16年以來編年小型張張發行總量的4倍有余 97年香港回歸前發行的2276萬的《青馬大橋》,現在市場賣價0.45元也沒人肯要——因為數量大、沒有經過消耗,且已經不能在香港使用。香港郵票的發行與使用制度比大陸健全,郵票作為有價證券的一種,比大陸使用更加廣泛。所以香港票打折是有限的,在這一點上大陸如何?大家都清楚。港澳郵票一方面可以收藏,另一方面可以在郵政體系內較多的使用和消耗。就這一點,大陸的集郵者為了貼包裹還要不斷抗爭,待遇真也是天壤之別。 三、新目錄行情 2007年3、4月間郵電部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面世。新目錄的封面分別印著大陸的紀1和港、澳回歸后各自的第一套郵票圖案。香港無編號,澳門郵票按S系列編號,小型張按B系列編號。隨著新目錄的發售,行情首先活躍于香港郵票,澳門郵票當時未動。香港郵票和大陸郵票一樣經過04、05年的低迷期,大量的郵票被打折使用,如2004年發行的神州風貌系列的第三組《陳氏書院》小型張(31萬)。此前第一組《壺口瀑布》(24萬)第二組《網師園》(44萬)面世都很受歡迎,他卻生不逢時被大量打折消耗,成為香港神州系列里存世最少,價格最高的。第四組《錢塘江》(29萬)也同樣消耗為主,現在市場收購價格27元左右,而此前它們都在面值(10元)附近。 到5月間行情尚不很熱,5月3日神州風貌第六組《石林》面世(31.9萬)比第五組《泰山》(28萬)稍多些,一直到6月10日,其價格也就在14元左右。整個5月熱點和關注度主要在香港方面,澳門少人問津。到了6月初熱點開始加溫,大陸和香港兩地收購盤大增。6月15日是行情全面加速的第一天,前幾天尚在8元左右的澳門《西廂記》(27.5萬)和《扇面》(22.5萬)張,在這一天突然沖到16元收盤,隨后兩周內最高沖到26元;《石林》也從15元沖上17元,最高25元;月初收購價尚在20元的《陳氏書院》,6月20日后也沖高到50元以上…… 6月18日澳門《西游記》第二組發行,發行量20萬,19日即收高28元,22日沖上38元。由于澳門郵政局還存有回歸以來歷年的庫存郵票,各路人馬開始“圍剿”澳門郵政局。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前往澳門郵政局排隊買郵票的人馬數不勝數。經過數周的搶購,郵政局的庫存基本被搬空,到了最后一段時間,已經沒有多少整包的庫存可賣。澳門郵政出臺措施,整包拆散成封,每個窗口只給成封或者散張,排到誰,剩下什么買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