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大行情包袱 走輕松投資路 |
發布日期:14-04-12 08:43: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老田 |
限的愛國熱忱,夜間排隊購買120元/枚的港歸金箔張,也有很多人在市場以200-400元/枚購買,但最低跌到25元/枚;又如95年增發的500余萬枚的世乒賽小全張發行價7元,97年炒到500余元,至今回落到40元也少有人問津;郵政內部低價兜售的大量郵資雜品,以面值還于通信郵寄,致使郵政虧損原因之一。總之,97狂潮把“短腿”和突出題材的郵品炒得一步透資20年,一般題材或許永遠不會解套。 以史為鑒,拿97說事只能作為刻骨銘心的教訓,否則歷史的老套還沒解,新套又不斷重來。自97大潮后,本人理解又出現04年以小型張為代表的井噴行情、07年的溫水煮蛙行情、11年的新老精品聯動行情。04年局部井噴行情同樣深套很多人,如發行量3、4千萬的打折張從2、3元都上到10-20元,2000年發行的1700余萬枚的精美靚麗的君子蘭小全張炒到60元,目前分別回落到3、5元和10余元。相對看,07、11行情由于投資群體結構比較精良,受害者少而淺,這兩次行情對郵市向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郵市面對97重創、人心渙散,郵政在“救市”中采取了“減量曾套”政策,并不斷增加“短腿”郵品,到03年開創了全套版式二的杰作,當時發行量最低40萬套的精美小版張,不僅沒能激活市場,反而“打破了新中國傳統郵品的價格體系”(筆者03年7月供《大江南收藏》文中原句)。至今,小版、年畫、絲綢、雙聯、不干膠、個性化、縮普等,幾萬至幾十萬的量小精品到處都是,并自成系列,這些郵品的潛質都超97前,而市場價及低。如港、澳回歸十周年分別發行的83萬和87萬的小全張,目前價位僅85元和40元,比價看97套牢的世乒賽小全張和港歸金箔張怎易翻身? 隨著“三精格局”的發展,解套的程度也不均衡。今天,按97最高價位看,文革票、編號票已漲數倍;JT中的風向標庚申猴從1850元的價位又大漲6倍,J2、J5、J8、J23、J26、J58、J97和T8、T9、T18、T41、T43、T44、T56等套票,愛科學 、奔馬、齊白石、荷花等小型張,不少款品早已解套,有的超歷史最高價位的數倍,而依然縮水 3、5成 的款品比比皆是,比價權衡后期眾多量小精品制約了中前期郵品的升溫。 看清這些會得出三點結論,一是立足現實,擯棄“解套”意識,卸掉復制97大行情的包袱;二是擴大收藏投資群體,不斷提升后期票品的價格(不同炒作),來促升套牢品的價格;三是盡管市場不易再現“97”全面爆發的大行情,但后期的量小精品按倍率超越97是不會太久的必然。 走自己輕松快樂的收藏投資路 今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