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光:對南交所的思索(二)制度變革的力量 |
發布日期:13-11-22 08:40: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李海光 |
據。比如,在千分之三的交易手續費中拿出萬分之五作為推薦人收益,也就是交易所得交易費的千分之二點五,推薦人得千分之零點五,這類似于證交所與券商的利益分配方法。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來,調動了廣大郵商的積極性,市場推廣阻力減少;二來,為郵商長期開拓客戶提供了動力。當然對南交所也帶來了短期和長期的利益。 再來談談與各專業網站的合作。目前2.0版本中,各專業郵票錢幣交易網站為郵市發展同樣做出了重大貢獻,發揮好各網站的影響力,也就是發揮郵幣卡市場的影響力,只有市場壯大了,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才有飯吃。網站同樣擁有一大批客戶資源,可以參照郵商的推薦人制度進行利益分配。但不同的是,網站具有更強的信息傳播和處理能力,南交所應給與專業網站交易數據接入端,以及最新資訊的傳播通道,而網站利用好交易數據和資訊的分析,開展行情的分析與研判,吸引會員的加入。這就如同目前的證交所與各大財經媒體的關系與作用,其中不乏像東方財富那樣成功的例子。通過這樣的雙向互動,實現共贏。 至于市場其他關系,特別是與郵政、實物交易市場的關系,我會另外撰文加以分析。 三、監督的力量。無論實物交易市場、網站交易平臺和交易所都需要監督,最強大的監督力量來自于全體市場參與者和法制的健全。現階段,對于交易所的監督還處于自我監督的階段,對于托管藏品的情況,交易數據的使用,客戶資料的管理,重要資訊的保密,外界還有諸多疑慮,也間接阻礙了市場的發展,這里我著重討論一下托管藏品管理的監督,其他方面的監督可以參照證券市場成熟的做法,在此不多討論。 實物托管是錢幣郵票實現集中交易的前提,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托管藏品品相標準問題,這需要交易中心盡快建立符合實物市場交易通行的藏品品相鑒定標準,制定的過程可以由專家組、郵商、投資者共同參與,偏高和偏低的品相標準都不利于托管和交割的實行,這個留給大家商榷。我要提出的是,建立托管藏品品相追溯機制,即在托管時,由托管人與被托管人共同依照藏品托管品相標準進行確認,然后當面進行封裝,打印托管信息標簽經雙方簽字確認后,封住封口。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來為大規模托收建立標準和監督機制;二來,將來萬一交割時遇到品相糾紛,可以倒溯責任者。 另外,對于托管藏品安全問題,交易所可以要求第三方托管機構按時發布相關信息,并要求第三方托管機構建立健全日常出入庫管理制度、盤庫制度和查庫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