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郵票起“簡稱”的學問 |
發布日期:13-09-25 08:28: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畢氏郵品網 作者: |
沈陽小雨,最高氣溫19度。 【畢氏郵品網2013年9月23日(周一)報道】 每當發行一套郵票、一枚錢幣,由于其名稱很長,集郵者往往要給其起個“小名”(簡稱)。例如:“馬車張”、“山莊張”、“扇面”、“體操”等等。這些簡稱沒有什么規定和原則,只要是言簡意賅就會得到集郵者的認可。 有些郵品發行了多次同題材,集郵者就會按照發行的先后,分別起名為,“老某某”、“新某某”;還有的同題材按照價格的不同起名為:“大某某”、“中某某”、“小某某”。 有些同題材郵品要發行多次,集郵者就加上數字起名。例如:“三國1”、“三國2”、“三國3”等等。 今天發行了“和字行書書法”普通紀念幣一枚,該起個什么名字好呢?叫“和諧3”,還是叫“行書和”? 我覺得,簡稱還是要注意保留其內涵為好,畢竟簡稱的流傳最廣,宣傳的效果更好。例如:“J1”、“小批”、“大批”、“J8”、“二。二八”等等簡稱就忽視了歷史事件。如果改為“郵聯盟”、“兒童”、“批林批孔”、“四五計劃”、“臺灣起義”好一些,起碼能引起人們探求其內涵的欲望,進而宣傳了一些歷史知識。有時候學習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但這需要改變一點傳統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