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
發布日期:13-09-22 08:44: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楚楚 |
郵幣不同于股票,郵幣講究的是“消耗”,所謂“題材為王,消耗為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投資郵幣,我們應當學會根據不同的品種特征制定不同的操作策略。比如新郵和次新郵,就是典型的短腿品種,場外朋友最好不碰,即使是老手,在操作上也應該采取快進快出的手法,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實在看不明白的最好不去參與,免得到時被套牢了都不懂是怎么回事。 至于那些含金量高的低價或打折品種,如果經過客觀的分析論證以后,一但發現其有大量產品需求及消耗的可能性時則應該大膽吃進,而那些即使有消耗,但價格已經高高在上的東西還是少碰為妙。隨著通貨膨脹的進一步延續,一些價值嚴重低估的老品種也將會日益搶手,比如1、2、3、4版紙*幣、編號票、老JT、老小本等,尤其是那些紅色題材的老品種,越來越受到戰略投資者和那些有眼光的收藏者的喜愛,這些東西即使沒有莊家去刻意運作,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走高的。 但凡黑馬總是從低價的品種里跑出來的,郵商們就算要做產品也是在低價的品種里挑,即便是莊家坐莊,也不可能去找那些已經高價了的東西來做,除非他是錢太多了想做善事。可以這么說,量小有莊但沒有消耗的東西不一定會漲,硬做上去的到頭來還得掉下來。而沒莊但有大量消耗的東西就肯定會漲,哪怕大盤沒有大行情,產品需求消耗大的東西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升值的。金猴當年的發行量也不算小,但卻一直堅挺的站到1萬元以上,早期發行量普遍5000萬左右的文革票,現在都不便宜的,還有近年來的壺口M也是一個典型的高消耗品種。 一些像生肖、名畫題材等類似的產品票不僅不跟著大盤下跌,反而還逆勢向上,也許這就是價值投資需求的魅力所在吧。人類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資市場是錯綜復雜與不斷變化的,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與規律,因此有效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手段就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法與對象進行嘗試性投資,將投資手段與方法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對試錯的批評可能在于兩點,一是認為試錯的代價過于高昂,二是投資的時效性,當發現投資機會時該機會已喪失。對第一種批評的對策是將降低試錯籌碼,當確認投資決策有效時再進行大筆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對策是試錯檢驗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而是投資的規律與哲學的檢驗。 當今社會上有錢人不少,這也是集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