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領域有一個普遍現象,先到先得、內行吃定外行。這是因為多數收藏品個性太強,缺少共性。打個比方,瓷器、玉器、書畫,你很難找到相同的兩件。對于入門的人來說,最簡單的方法是比對,最頭疼的是即便你找到兩個相同的花瓶,也無法證明它們都是真品。于是專家就成了某個收藏領域的權威,太可怕了,請記住,信什么都別信人。當有利益驅使的人成為標準,虛價、欺詐成為每個藏友難以逾越的障礙。
中國人已經完成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民性財富積累,盛世收藏成為未來經濟的一個潛在的亮點。然而,多數收藏領域沒有幾年的知識積累很難參與。郵市是一個例外,由于多數郵品是具有共性的標的,對于一個足夠細心的人來說被欺騙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一句話,只有多走走,多問問,多看看,你可以迅速上車。
多數中國人的收藏熱情是一種投資性收藏,他們最終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擁有而是希望以一個更高的價格賣出。正是這種特性,往往造就井噴式行情,也使得郵市具有了很多股市的特性。很多郵人期待那種細水長流的行情,在一些優秀的老票上還可以,放到象0304這類品種上并不現實。郵票具有股性有利有弊,利在于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吸引眼球,弊在于大起大落后輸錢的人總在多數。投資性收藏與傳世收藏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換的,如果郵票牛一年,就有人相信它能牛三年,如果牛十年,有人就信五十年,于是就很難在市場上找到了。
奧鈔讓數百萬人享受了投資性收藏升值的樂趣,讓億萬百姓接受了一次洛陽紙貴的教育,同時點燃了后奧運收藏的圣火。在一個經濟前景不明的時代,如果讓本可能成為失業一族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參與到一個集、藏、炒的游戲中,也許對國家也是一件益事。
郵市好不好要看誰在賺錢,郵政幫兇賺為最糟,因為他們利用暗箱將利潤從市場中抽離;郵商賺為尚可,因為有差價證明市場有買氣;郵人賺為上,因為賺錢效應在不斷放大。國家局應該從市場的上游掙錢,假如全國有500家郵市,從業郵商會有多少,即便每個人領個上崗證,每年管理費都不知道能收多少,這比從集郵公司偷偷拿扣好太多了。從小偷變成強盜再變成老大,郵政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