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市場回調力度增大 |
發布日期:12-01-30 10:43: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投資導刊 作者:寶木 |
文/寶 木 剛剛過去的11月份,郵幣市場仿佛搭上老天爺寒潮之風,不少品種出現跌跌不休走勢,下臺階的藏品也有所增多,這令許多投資者感到彷徨,為何今年秋季行情如此短暫,似呈曇花一現之態。不過,從市場的表現看,雖然下跌品種非常多,但真正下臺階的藏品卻不足1成,而除了新品種外,破位的更是鳳毛麟角,這反映出整個市場處于躊躇狀態,箱體波動的格局并沒有實質性改變。 躊躇不前原因分析 與2010年11月份市場逐步趨強不同的是,今年藏市表現確實非常平淡,為什么會有如此天壤之別的迥異市態呢? 從市場的運行態勢分析,今年7─8月份的“歇夏期”藏市表現頗為活躍,郵市中的第三輪生肖版張和雙連小型張出人頭地,彩金幣的短暫鶴立雞群,令歇夏之意蕩然無存。正是由于這段時間大量近期熱點品種快速創新高,導致獲利盤豐厚,此后的合理回調自然在所難免,因此從9月下旬開始市場出現調整,直到11月末調整狀態并未終結,折射出市場正在為歇夏期部分板塊高歌猛進“埋單”。 此外,10─11月份同樣是市場低迷期,因為這個時間段既有新郵預訂,也有大量郵政企業為完成年度任務而沖刺,所以從10月份開始市場遭遇近期郵品拋壓,就是后者的“杰作”,幣市則依然為新品密集發行所困。當然受兩方面影響的市場,資金面趨緊即顯露無遺,主力和投資者當然無瑕顧及市場熱點品種。 近期郵品下臺階 2003年以來發行的近期郵品是近一個月來市場回調的主流目標,不少前期強勢品種價格紛跌,拋壓明顯,其中就不乏一級市場的沽售盤,而“歇夏期”快速攀升的品種繼續著價值回歸走向,成為市場下跌的主流板塊。從表現看,未涉及銷毀的2004年以來新郵是拋售主力,且年份越近的高價品種,更是一級市場沽售的重點對象。如2007─2011年發行的小版張就遭遇霜打,“楷書”、“行書”和“草書”小版張分別下跌到29元、97元和60元附近,“建軍80年”、“梅蘭竹菊”、“首都大閱兵”、“黃龍”和“儒林外史”小版張分別回落至16.5元、32元、22元、12元和23元,“郵儲銀行”、“世博會開幕”、“資本市場”和“辛亥革命”小版張分別下沉到14元、17.5元、65元和16.5元附近。 第三輪生肖版張和雙連小型張板塊下跌加速,其中“甲申猴”、“乙酉雞”、“丁亥豬”、“庚寅虎”和“辛卯兔”全張票分別下挫到570元、185元、90元、120元和80元,“丙戌狗”、“戊子鼠”、“己丑牛”和“辛卯兔”小版張則分別滑落至29元、28元、43元和30元,而“乙酉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