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版張(版式二)自從2007年以來大部分發行量為150萬左右,這個量持續到了2012年,可以說六年來沒有太大變化。2007-2012最少發行量130萬,最大280-350萬,而最大發行量一般都是當年的生肖小版或熱門題材,盡管發行量較多,但由于題材熱門,需求量大,反而價格較高。六年平均小版的發行量大約170-220萬,盡管每年都有所變化,但幅度不大。
2013-2014年是小版的第一次真正的增量。首先最低發行量由原先的130-150萬增加到160-180萬,而最大發行量則從2012年的350萬增加到480萬,這個量也是當年的生肖小版發行量。平均發行量為250萬左右。2013-2014這兩年雖然有增量,大約40%,雖然幅度不小,由于原先小版發行量大部分都在150-160萬左右,基數不大,增加了也僅180-240萬,某些熱門題材為300萬,這個量依舊在市場接受的范圍之中。
2015年實行網上搖號,擴充了全國小版預定量1萬套,說實在的1萬套真心不多,即使小版的發行量不增加,以原先200萬的發行量拿出1萬套分散給全國各個郵局不是什么問題。哪知道增加了1萬的預定量,平均發行量竟然增加了129萬,增幅超過50%。增加預定量1萬,發行量增發百萬的做法實在讓人覺得惡心!
下面是2007年以來小版發行量的數據,可做參考:
小版張在2004-2008時曾經低迷過,后來隨著炒作資金的進場,再加上小版張自身素質過硬(發行量少,設計精美),到了2013-2014可謂大放異彩,許多2003-2004年的量少小版,發行量80萬以下品種漲幅驚人,有些品種價格翻了幾倍。而2007年以后的小版也上漲不少,很多品種價格從十幾元二十幾元漲到百元左右。如草書小版最高時價格超過300元。2015年以后隨著這波行情的退去,小版價格整體下跌,但最終價格還是由其發行量決定。2003-2004年的量小品種平均價格大都在百元以上,而2007-2014的小版也是可圈可點,有些品種依舊超過或接近百元,平均價格30-40元以上。而到了2015-2016以及今年的品種,由于發行量盲目放大,現在的小版已經跌至十幾元價位,甚至某些面值較高的小版如2016年發行的古鎮二和長征小版跌入打折票的境地,近幾年罕見。
近十年來總的趨勢為發行量上漲,但小版的發行量在2012年以前控制的較好,保障了預定戶的利益,發行量基本上沒有上漲,盡管2007-2012郵票套票的發行量還是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是2013年以后尤其是2015年小版的發行量就像脫韁的野馬控制不住了,爆發式上漲,而價格則表現為飛流直下三千尺似的暴跌。發行之初某些品種由于題材重大,發行量不明,被瘋炒了一陣子,價格漲的很高,但很快就高開低走,價格一落千丈。長期來看依舊是發行量起決定性作用。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部分2015-2017小版的價格已經跌至多少:
故宮:17.8(面值10.8)
古鎮二:19(面值21.6)
拜年三:16.5(面值9.6)
迪士尼:14.5(面值10.8)
燈塔:16(面值13.2)
長征:23(面值23.4)
玄奘:15(面值7.2)
水果二:14(面值10.8)
以上的小版價格在2016年下半年發行量明確之后平均跌幅超過60%。想把一個品種做壞非常容易,只要盲目的擴大發行量就行了,當然美其名曰滿足群眾需求。那群眾還需要價格低廉的80猴票呢,郵政能不能印上5000萬套滿足群眾的需求呢?當然那是不可能的,也是違背原則的。1989年郵政增量發行把后期JT玩的至今緩不過來;1992年郵政盲目擴大發行量(1992年發行量比1991年上漲一倍多)把編年票玩壞了,盡管后來持續八年減量但依舊達不到JT時代的輝煌。2015年郵政故技重施,準備再把經營了十幾年的小版張玩壞。
盡管整體小版的升值幅度還是比套票強得多,截止到目前2016年全年小版價格已經為330元,比其200元的面值還是上漲了不少。但大家要知道這是小版啊,不是套票,是大部分人無法預定到的,和套票相比絕對屬于限量版。一年中套票的預定量超過600萬,而小版不超過80萬。一個限量版自然價格應該高出很多,而現在已經讓如此之大的發行量壓垮,某些品種已經打折,大部分品種的增值幅度不超過50%,這樣持續下去,小版就會像編年套票那樣倒下去了。郵政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了整個市場行情,也影響到小版產品冊的銷路,記得2014年的時候網廳一款58元的中華孝道小版冊銷路很好,很快就被搶光,而現在呢,早已變成了滯銷品,將來唯一的好處就是網廳可以隨便買了。
作者:郵海浮云
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