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年粉金猴辨真假 |
發布日期:14-02-27 09:18: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盧伯雄 |
馬年正月初四,在外地開店的小程來拜年,并帶來1枚T46新猴票要我看,說是往來客戶抵債5000元得來的,欠債人信誓旦旦宣稱這是1枚少見的錯色猴票,保證價值在8000元以上。還對小程說:“你去找行家看看如假包罰,我騙了你年后用7000元贖回。”我鑒別后說:”這不是錯色郵票,而是一枚粉紅色的真猴票(圖1)。”小程非常高興并請教我市場價值和藝術底蘊及真假粉金猴的辨別。 這枚1980年2月15日發行的T·46《庚申年》猴票,無疑是世人最受關注的中國第一輪郵票,同時也是郵市的風向標,之所以雷人是它的價值,如今的市場價是每枚12000元,整版80枚的拍賣價達120萬元。 該猴票全套一枚,面值8分。猴圖背景多為紅色也有部分粉紅色,原圖是著名畫家黃永玉繪制,由郵票總設計師邵柏林設計,郵票雕刻大師姜偉杰手工雕刻猴圖案,北京郵票廠采用影寫版與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票幅規格為26毫米×31毫米,齒孔11.5度,郵局全張80枚(8×10),總面額6.4元。《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記載的《庚申年》生肖猴郵票發行量為500萬枚。 由于該套猴票是出自“三大家”(書畫、設計、雕刻三位大家)聯手,圖像美觀,印刷精致,深受集郵愛好者歡迎,致使猴票的市場價格上升很快。中國集郵者對首套新郵票、新郵品均有一種“龍頭效應”,往往會使發行的首套身價不凡、增值可觀。盡管猴票發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但隨著20世紀80年代初期集郵熱興起,后期緊隨著的全國各地諸多郵市相繼建立,集郵所蘊含的經濟價值被顯露出來,猴票也就隨之緊俏起來。至1992年,第二輪生肖猴票面市時,很多集郵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輪的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價格更是直線飆升,供需量極度失衡。雖然后來又發行了第二、第三輪生肖郵票,其中也有猴票,但在集郵界話猴票,通常是指1980年發行的第一枚猴票。 猴票由于是影雕版套印,其票面猴身上的毛在陽光下猶如真的毛皮一般光彩熠熠。 因為T46有著不凡的“出身”和昂貴的身價,“金猴”票問世30多年來,市場上不斷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版別的假猴,其中以影雕套印的高仿票(紅金猴居多和粉金猴較少)易走眼,市場上特別是網絡上充斥的假“金猴”郵票幾乎可以亂真,但假的畢竟是假的。下面用小程的這枚真粉金猴票做示范,筆者采用分體剪切方式,有助于集郵愛好者掌握印刷特征(圖2~5)。 1.看顏色。真“猴票”有兩種顏色:一種稱“紅金猴”,票面底色深紅,印版的網紋細密,成波浪形,墨色均勻有序;另一種稱“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