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郵實寄封市場價格節節攀升 如何鑒別真假 |
發布日期:10-01-27 08:26: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劉瓊 |
解放區發出,至冀察熱遼、冀中、晉察冀再到晉綏,輾轉了五個解放區才寄到戰士家中。“這就是軍郵的特殊性,從一個普通的實寄封就可以看出特殊戰爭年代的歷史背景。” 由于該郵品上還蓋有據知唯一存世的“冀察遼軍郵總局”日戳,這封普通的郵件頓顯珍貴。據寇磊介紹,為了收到這件作品,還頗費了番周折。這封郵品是一個文物商在軍屬家中搜集到的。當時,寇磊接到消息后,就覺得是件珍品,囑咐其將復印件傳到深圳。結果,第二天,該郵品就被人買走了。為此,寇磊懊惱許久,尤其是看到復印件后,更覺得可惜。不過,令寇磊感到驚喜的是,4個月后,圈內人士拿著同一件郵品找到他。“我當即就花一萬元買了下來。實際上我是‘撿了個漏’。因為那人不懂軍郵史,不知道“冀察遼軍郵總局”日戳有多稀少。現在,這件郵品的市場價格最起碼5萬元。收藏,有時候是要講究‘機緣’的。很多藏品,本以為再也碰不到了。結果,繞了一圈,又回到你手上。” 一封罕見的“機密公函” 在寇磊的藏品中,有一個實寄封是他于2005年在中國嘉德舉行的拍賣會上拍下來的。這是一封從渤海縱隊政治部寄往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的“機密公函”。這種公函流傳到市面上的少之又少,因此尤顯貴重。 這樣珍貴的郵品之所以能傳至民間,還要追溯到集郵大家沈增華。新四軍老戰士沈增華曾是舒同的部下,因此有機會獲得這一信封。2005年,沈增華老人身患癌癥住院期間,拿出部分軍郵珍品進行拍賣,并將拍賣所得悉數捐給其工作過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我花了2.6萬元將其拍下來。那次拍賣會有很多難得一見的軍郵精品。”寇磊說,那場拍賣會拍出的郵品在此后交易中,價位都是當年的2到3倍。當初,他只選擇拍下這一件,一方面是經濟上不允許,另一方面則跟他的家庭出身有關,因為其三個伯父都曾是渤海縱隊的軍人。“這個實寄封,其他人出再高的價錢我都不會賣。我的祖父、父親六兄弟都是軍人,這也是我對軍郵‘情有獨鐘’的主要原因。” 留學生促“郵品回國” 寇磊的《中國軍郵史》主要收集1945年至1954年間的軍政郵品。其中,朝鮮戰爭的信件郵封是其收藏的重點。在其收藏的郵品中,有一個實寄封是朝鮮戰爭中一名美國戰俘寄回家中的平安信。實寄封上方是一只展翅欲飛的和平鴿,以凸顯“愛好和平”主題。據寇磊介紹,戰俘使用的信紙和信封由專人設計,由于是寄往國外,保留下來的并不多。“能收集到這樣的郵品還多虧了在 |